来源:澎湃新闻
原标题:音综还有救嘛?
作者
刘小土
编辑
李春晖
一档综艺比扑街更令人沮丧的,是扑得无声无息。截至目前,年已有二十多档音综完播。一些人没能追到收官,但更多人压根不知道它们播过。
放眼望去,仅《披荆斩棘的哥哥》(以下简称《哥哥》)收获过可观的播放量和话题度,勉强保住了音综最后的体面。在这背后,是《中国好声音》《蒙面唱将》等老牌综艺不复当年之勇,收视口碑双双下跌。《黑怕女孩》《我的音乐你听吗》等全新原创综艺,则新来乍到。没注意到它们,很正常。
但换个角度想想,这些音综虽说糊了亿点,但能播出来已经是幸运儿。要知道,今年本该有近五十档音综按计划上线。现实却是,《我爱魔力歌》《不插电俱乐部》《后浪之歌》等项目至今没有下文。
做音综制片的朋友跟硬糖君抱怨,手头项目既找不到选手,也傍不上爸爸(广告主),“没办法,只能停播”。她口中的还并非新项目,已做了好几季,热度、口碑都不算坏,竟也落得如此局面。
音综唱不响,好似凉水浇头怀里抱着冰。也不乏秉承初心的勇士,还坚定地走在创新变革的道路。眼下《国风唱将》《闪光的乐队》《中国潮音》等围绕垂类、原创、青年文化等内容的新作品,重启的重启,录制的录制,宣阵容的宣阵容,将在明年再战音综。
怎么说呢,有梦想谁都了不起。扑街的理由千篇一律,都可以用“不好看”来概括。但还是可以分出两种类型,关键得看跟自己比,还是跟别人比。无论今年音综表现多不如人意,对后来者却是极重要的参考样本,值得研究学习。
最火的,都不是音乐?
姜还是老的辣,音综还是哥能打。播放量高达57.97亿,先后拿下微博多个热搜、全网上千个热搜的《披荆斩棘的哥哥》,成功延续《姐姐》的荣光,以断层优势拿下今年音综第一。
口碑方面,《哥哥》也以豆瓣评分7.4立住了品牌。紧随其后的是B站的《我的音乐你听吗?》,豆瓣评分7.1。音综尽显颓势,一档新的原创综艺做出这样成绩,已算相当难得。至于其他作品,略有动静的几个均分仅5.2,剩余很多甚至没能在豆瓣成功开分。
《哥哥》“爆”在意料之中。《乘风破浪的姐姐》热播后,群众围观中年艺人再出道的热情水涨船高。身手敏捷的芒果火速推出《哥哥》,将这些忠实观众悉数承接下来。再加上陈小春、张智霖、赵文卓等老牌明星加盟,《哥哥》简直吃尽情怀老本儿,很快便完成第一轮传播。
不过,《哥哥》的火热是音综的胜利吗?答案可能令人失望。
10月末,本季《哥哥》正式收官,如今节目传播基本结束,硬糖君复盘拆解其话题点,基本可以明确一个事实:自始至终,观众爱看且热衷讨论的,是哥哥们的感情戏和表演欲。舞台和作品?可以说无人在意。
《哥哥》频登热搜,其中传播甚广的话题,都是#被陈小春笑死#、#陈小春跟黄贯中对话完全山鸡哥#、#袁咏仪辟谣张智霖退圈#。
33位男嘉宾、5次公演、12期节目,最终称得上火的舞台只有《友情岁月》《天上飞》《战》寥寥几出。对,张智霖的曼波舞也带感,但相关话题阅读明显干不过#张智霖扭腰遇上张琪流鼻血#呢。
音乐让位于八卦,不只是《哥哥》,其他节目亦是如此。《爆裂舞台》首波话题,是韩红分不清女团成员、以为陈卓璇老板是杜华;《谁是宝藏高手》的高位热搜,是李莎雯子回应跨界质疑、锤娜丽莎回怼恶评……
真人秀比舞台有话题,故事比音乐好传播,其实也是常态了。节目组哼哧哼哧努力那么久,有流量、被看见才是首要任务。综艺本来就要做一些取舍,而姆们观众从来都只想看点下饭节目。
音综创新实验成了吗?
每每聊到音综颓势,必定有人因“题材同质”“创意枯竭”扼腕叹息。哼,你们讲话好冷漠,好像综艺人不曾努力让人快乐过。
公允地说,音综人在内容创作上还是很走心的,这些年来没少做创新实验。他们既要面对乐坛无新事、赛道特别挤的内部压力,又要抵抗短视频狙击、观众审美升级的外部困境。双重压力下,要做出真正的爆款谈何容易。
音综是个源远流长的品类。年,《青歌赛》正式开播。到四年后,《超级女声》横空出世,选秀成为音综市场的主旋律,同类综艺迅速进入井喷阶段。然而,全民造星的音综引起的种种乱象很快迎来整顿。
之后一段时间,海外音综模式开始大量被引进中国。《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所代表的专业型音综崛起。不可否认,这些老牌综艺都曾风靡一时。但架不住节目一播就是七八年,观众看多了难免腻味,渐渐丧失新鲜感和观看欲。
目前,《歌手》已在去年官宣停播,而《中国好声音》都收官了,几乎没有产生知名度高的选手,很多人压根不知道冠军是谁。
相较之下,更多成功的创新实验出自说唱,原创等音综新IP。年,《中国有嘻哈》开启说唱元年、网生音综元年。此后《说唱听我的》《说唱新世代》等节目,成绩皆可圈可点。无数音综人想复制说唱的成功,前仆后继地在垂类音综上寻找突破口。
垂类综艺自带粉丝基本盘,但咱也得讲究个性价比,全网三百观众的盘,忒不划算。为缺少舞台的年轻女性音乐人提供机会,这些理念都是极好的,但也需要更好的形式呈现。不然折腾半天没能传播出圈,本身的圈又太小,不也是白搭吗。
除垂直细分外,年轻化亦是音综创新的关键词。想必大家都有感受,音综舞台上Z世代音乐人存在感愈来愈强,这在B站推出的《我的音乐你听吗?》、《明日创作计划》、《金曲青春》等主打原创的音综上表现最突出。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原创音乐,也应该有代表性的音乐人群体出现。
年轻音乐人既是在他们自己创作的高峰期,青春就是最好的诗意,也更容易和年轻听众产生共鸣。即便是音综小年,《我的音乐你听吗?》的总冠军朱恩池、组合选手余子君和张子薇,《明日创作计划》的蒋先贵等新生代歌手,还是在观众那里留下了姓名。
他们创作的作品里充满人文关怀,蕴含着其对时代、现实的思考,这在内容爆炸、耐心缺乏的当下,愈发显得难能可贵。
实际上,很多年轻的音乐人急需要一个能够展示的舞台。乐队往往需要拉好多伙伴,说唱又风格特别。喜欢不同曲风的年轻创作者,要么像B站UP主Vicky宣宣那样自己发歌发视频获得粉丝,要么只能给一档档音乐综艺投简历,渴望一次上台展示的机会。
而愿意把曝光和流量给新人的综艺又有多少呢?
《我听》里面擅长宏大叙事和国风歌曲的余子君和张子薇,便凭借《戏歌》《海棠花开》等先锋作品出圈。
而获得总冠军的朱恩池,则用一首《穷小子》逆袭翻身,获得了满屏弹幕“浪漫永存”,就连朴树也在赛后特别发微博鼓励他。“自然坚决无拘无束”来一起共勉。
这些年轻人算是为年的音综留下了一点不一样的东西。
情怀永远是好走的路。新生代歌手的创作思考值得肯定,但也容易因缺乏历练而稍显稚嫩,甚至被质疑不够真诚、投机取巧。这种争议性在《我的音乐你听吗?》里也尤其尖锐。
唱功忽高忽低的吕彦良、舞台神神叨叨的郑闯、风格明显局限的郁一凡等等,群众评价经常是两极分化,倒让人觉得音乐和对音乐的评论共同组成了别样的乐坛风景。
几乎每档原创音综都曾用颠覆华语乐坛、为音乐市场输血等字眼做噱头,但结果似乎不及预期。但观众也仍在寻觅“新人”“新声”,这是不是也说明音综还未被放弃,还能绝地求生。
音综怎样支棱起来?
一种普遍的看法是,音综的没落是从短视频兴起那日开始的。碎片化的娱乐时间和过于海量的内容供给,使得用户更倾向于在短时间内获得即时满足。久而久之,就没有耐心追完一部剧、一部综艺了。
打不过就加入。浙江卫视联合抖音做了跨屏互动综艺《为歌而赞》,把歌手分为热歌阵营和新歌阵营进行表演,请来年轻观众(基本是短视频博主)组成百赞团参与点评,于是便有了网红点评张韶涵《心恋》欢快地像上海滩舞女,焦迈奇唱《为侠》用力过猛。
最终,《为歌而赞》豆瓣评分4.7,口碑惨不忍睹。观众长篇累牍的控诉,吐槽节目画风尴尬、百赞团业余,“别让短视频毁掉音综”。
短视频出热歌,但并不代表大众想在音综消费同样的内容。
人们会因为短视频某段热门BGM去搜索整首歌,但不会因为制作方把网红歌曲搬进综艺,就对节目本身产生兴趣。反观《我的音乐你听吗》的舞台上,余子君和张子薇演唱的《戏歌》在快抖走红后,就成功给《我听》输送了不少流量。
私以为,外部环境是尴尬,但音综最大的问题还是在内部。一档综艺的质量,往往取决于人、规则和场景。而今年几乎所有音综,哪怕有亮眼之处,但在这三点上都有明显缺陷。
在整个行业流水线化生产偶像“标准件”之时,哇唧唧哇的艺人长相、外形总是风格迥异,音乐风格更千差万别。因此其打造的《明日创作计划》,舞台效果都围绕歌手的独特性展开,始终围绕个性做提纯和放大。比如说蒋先贵一上场,服装、灯光、道具纷纷有了复古属性。
《我的音乐你听吗?》前期也很出色。志同道合的年轻音乐人相聚有谱村,一起生活、一起创作,颇有校园歌手成长录的既视感。大姐大杨默依、工作狂吕彦良、社恐症Kei等等,都在观众心里留下印象。年度热词“社交牛逼症”,就是这么被节目带火的。
不过,《我的音乐你听吗?》后期的真人秀镜头过于聚焦某几对、几段故事线上,很多慢热音乐人没来及展现个人特色,便已遗憾离村,非常可惜。
所有竞技性音综,都得面对音乐人淘汰导致部分观众情感体验中断的难题。剩余的,或许就该考虑怎么在有限时长里勾勒热血鲜明的群像。毕竟,动辄上百分钟一期的综艺,已经是观众承受的极限。
许是受恋综的启发,今年音综疯狂引进各种观察视角,从导师、嘉宾到大众评审,美名其曰让更多人参与创作碰撞和音乐传递。
从观众评价看,《谁是宝藏歌手》的罗永浩、《草莓星球来的人》的池子、《为歌而赞》的百赞团,可能值不回“出场费”。也当过几档音综媒体评审的硬糖君,几次刷到“现场观众不懂音乐”的吐槽,留下两行热泪。
此外,群众对音综的赛制亦是积怨已久。去年的《明日之子乐团季》曾以线上投票决定歌手去留,引来“实力和努力到底有用嘛?”“组乐队也搞饭圈那套”的质疑,劝退大批乐迷。
今年倒是没再出现类似情况,可赛制仍有明显的改善空间。比如《我的音乐你听吗?》,看得出来很想帮年轻音乐人“叫好又叫座”,因而采用了AB面新赛制。
意图甚好,听着也合理。但新赛制需要不断试错、调整,才能达到观众预期。目前来看,很多观众觉得这种赛制因缺乏专业、固定的标准,分差具有偶然性,并不能完全体现音乐人的实力,尤其对年轻音乐人不公平。
新生代本就不成熟,上节目就是接受历练、慢慢成长,刚播几期就搞淘汰,会不会埋没珠玉?此外,强拆组合、更改任务线、强行组CP等等,也都极易打断观众的情感体验,让其瞬间从节目抽离,再难沉浸。
总之,音综尝试解锁新的模式,就意味着要培养新的观众和新的消费习惯,这些都是艰难漫长的过程。今年的音综或许唱得不够响,但它们的尝试是必要的,也是有意义的。再不济,《海海》《戏歌》《穷小子》也在短视频里用半拉身子洗脑好几周,总比又是重唱“劲歌金曲”强。
参加好几场音综发布会时,听到同行追问创作者“作品不出圈失望吗?”“歌红人不红怎么办?”硬糖君都忍不住腹诽:嗐,饼要一口一口吃,活下来再说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