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金融科技(Fintech)浪潮下,人工智能(AI)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推动着金融服务创新和金融中心建设的智能化,呈现出“智能金融”的发展趋势。而且,国务院年7月20日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指出,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预期超过亿元,到年有望超过1万亿元。其中,智能金融被列为重点发展产业。这对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自由贸易港区金融改革,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人工智能及其在金融领域的应用
1.“智能金融”的概念。智能金融是指人工智能技术与金融服务和产品的动态融合,它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较量争论等科技为核心要素,在提升金融机构的服务效率同时,实现金融服务的智能化、个性化、定制化。智能金融通过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改善客户体验、提高服务效率等;其参与者不仅包括为金融机构提供人工智能技术服务的公司,也包括传统金融机构、新兴金融业态以及金融业不可或缺的监管机构等,这些参与者共同组成智能金融生态系统。2.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应用的优势。对于人工智能,尽管各界还有一些争议,但其优势是显而易见的。第一,稳定程度较高。人工智能设备可以孜孜不倦地进行工作,在分析问题时几乎不受环境影响。第二,决议计划效率较高。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快速地对大数据进行筛选分析,帮助人们更高效率地决议计划。第三,运营风险较低。例如,利用人工智能对金融生意业务、服务信息审查监管,识别服务业务活动中潜在的非法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免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金融业本质上属于服务业,提供的是关于人与人服务价值交换的业务。在过去,金融机构构建起以网点为主要形式的渠道体系,经由过程员工与客户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从中发掘和满足客户需求。而人工智能的应有,使得机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模拟人的功能,并突破时空的束厄局促,批量地、更个性化地服务客户。对于深处服务价值链高端的金融,其影响无意是深刻的。具体而言,人工智能技术在前端可以用于提升客户体验,使服务更加人性化;在中端可以支持各类金融生意业务和分析中的决议计划,使决议计划更加智能化;在后端用于风险识别和防控,使管理更加精细化。3.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应用的趋势。在整个金融流程中,从前台的客户服务,到中台的金融交易,再到后台的风险防控,人工智能均参与其中。人工智能对整个金融行业的影响将远远超过互联网。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金融服务的智能化程度将越来越高。有人预计,金融将会是人工智能在中国爆发的第一个且最大的领域。目前,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场景主要包括智能投顾、征信、风控、金融搜素引擎、智能客服等,采用的方法主要是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人脸识别、知识图谱。
二、智能金融的本质、作用与应用场景
智能金融的本质是金融信息处理过程的(部分)标准件化。比如,在金融分析里面,包括行业分析、上下游产业分析、海外对标分析等,存在着大量的模型,是不需要用人类大脑的经验来建模的,它是万变不离其宗的东西。现在,很多人是在用Excel来进行建模,其实这些东西完全可以变成标准件。不管是银行还是券商,有大量的工作可以标准化,这就是智能金融目前所处的阶段,而其最终目标就是标准化。智能金融的核心作用是认知辅助,不是去替代人,而是去辅助人。这是因为我们人的认知能力是有限的,人类的大脑能记住的东西是有限的。比如,为什么我们电话号码要分成4位一组来记忆?因为5个数字,可能就记不住,人的记忆力是有限的。人作为一种动物,记忆能力、辨认能力、逻辑推断能力等都是有限的。而机器可以帮助人,机器不仅延伸人的手和脚,还可以帮助记忆、辨认和分析。所以说,智能金融的核心作用是认知辅助。我国金融业人工智能的四种应用场景:机器学习与知识图谱,金融预测、反欺诈,融资授信决议计划,智能投顾。应该说,智能投顾是目前最热门的智能金融应用场景之一。智能投顾最早在年左右兴起于美国,又称机器人投顾(Robo-Advisor),依据现代资产组合理论,结合个人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和理财目标,利用算法和友好的互联网界面,为客户提供财富管理和在线投资建议服务。智能投顾具有没有门槛限制、佣金费低和信息透明度高的特点,可结合现代资产组合理论和投资者偏好为投资者提供建议,加快释放投资理财的“长尾”市场。在这方面,年12月,招商银行摩羯智投正式上线,是国内银行业内首家推出的智能投顾服务;一直创新领先的平安集团,设立了平安科技人工智能实验室,大规模研发人工智能金融应用,并在人像识别、智能客服等方面获得积极进展。
三、推动智能金融在上海自贸区发展的建议
金融科技和智能金融的发展,具有系统性和全局性的战略意义。我们认为,要推动智能金融从局部应用走向全面开花,要把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率先建设成为智能金融中心,上海市和浦东新区应该加强对智能金融发展的跟踪研究,并及时出台相关政策措施,以促进领先发展、防范潜在风险。
1.要加强跟踪研究,责成有关部门建立专门团队和立项专门课题,可以发挥政产学研合作机制作用,跟踪国内外金融科技和智能金融的发展动态,系统研究智能金融发展的要素体系和生态环境,构建“双区联动”促进智能金融发展的战略规划和行动计划草案,提出上海自贸区促进智能金融发展的一系列政策建议草案,呈送区委区府和自贸区管委会领导,作为决策参考。我们认为,智能金融的发展,关系到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自由贸易港区金融制度改革,具有全局性的战略意义,应该予以高度重视。
2.要采取政策措施,积极构建有利于智能金融发展的生态环境,吸引和促进智能金融技术服务企业落户上海自贸区发展。智能金融本质上是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因而可以从金融和科技两个维度来观察智能金融:从金融角度来讲,智能金融的发展依附金融产业链,涉及从资金获取、资金生成、资金对接到场景深入的金融资金流动全流程;从科技角度来讲,智能金融发展是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风控、智能投顾、智能投研、智能支付等智能解决方案,是对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业态的创新,关键在于智能金融技术服务企业。据《中国智能金融产业报告》统计,截止年8月底,我国主要的智能金融技术服务公司有家,集中分布在北京、上海、广州、浙江等较发达的省份。其中,北京公司数量最多,拥有80家;上海次之,拥有28家。可见,在这方面,上海有一定差距,发展空间巨大。
3.要制定法律政策,探索加强监管的框架和标准,保障智能金融的健康发展,保护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人工智能等高科技在重塑金融业的同时,也必然会对金融稳定带来一定影响。虽然金融科技的根本依然是金融,但由于其电子化、虚拟化等特点,延展了金融业风险管理内涵,使风险更具隐蔽性。因此,必须完善相关法律政策体系。同时,智能金融的发展涉及科技公司、金融机构、监管当局、消费者、中介机构和自律组织等多方主体,上海市、浦东新区和上海自贸区可以通过实施地方性、区域性的法律政策措施,凝聚和培育市场主体,引导和促进协同创新发展,通过打造良好的金融科技生态环境,建设智能金融中心,努力成为我国智能金融发展的领导者和排头兵。
见第四章金融科技发展中的法治保障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