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工人日报
“五一”劳动节快到了
在这个劳动者的节日里让我们致敬默默坚守在工作岗位上的大国工匠和班组员工
“铁臂牛人”黄小华
4月29日,湖南省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表彰大会在长沙召开。中建五局三公司设备员黄小华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湖南省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退伍15年后,投身于一场与疫情竞跑的“攻坚战”,让28个昼夜不停运转的项目无一起安全事故发生,是黄小华最骄傲的“战绩”。
“师傅,你的安全帽帽带系好!”“你的焊工切割作业防护眼镜要戴好啦!”这样的话,黄小华每天要喊上百遍。在“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医院项目,黄小华信念坚定,唯一心系的就是建设者的安全,他随身带着小喇叭,不厌其烦地提醒工友注意施工细节,一天下来,嗓音都嘶哑了,靠吃黄氏响声丸撑着。
“你别听这个喇叭声音好像很吵,但在现场很明显的!救过我的命!”A区项目工区长唐睿对黄小华的“红喇叭”印象深刻。正是项目冲刺底板浇筑关键节点的时候,已经一天一夜没合眼的唐睿穿梭在项目现场,专心打电话催促材料入场的他,丝毫没发现自己跨过了警戒线靠近了强夯机的作业区。此时,寸步不离守候在强夯机旁的黄小华马上抄起红喇叭,边沿着安全线跑边喊“唐睿!退后!退后!”一片嘈杂的机械声空隙,黄小华的喇叭声终于“唤醒”了唐睿。
“我抬头一看,吊机就在自己的头顶不远,没及时喊我可能都被砸到了!”唐睿心有余悸。退出安全线外,他看到不远处黄小华又挥着喇叭,紧盯其他区域的安全了。
施工场地复杂、施工队伍多、交叉作业多,对项目安全管理工作造成了巨大的挑战。“我们这个项目的人真的是奉献了很多。因为每一天要有每一天的进度,很多人一天只能睡两个小时,越是紧张的时候越要保持镇定。”看到为了这个项目努力的人,黄小华最想做的就是力所能及地保护大家的安全,这个朴素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平稳建设运行28天后,医院(医院)项目正式通过竣工验收。这天,也是黄小华这一个月以来,睡得最安稳的一天。
奋飞航空梦想传承匠心“沈”韵
方文墨,男,38岁,汉族,中共党员,航空工业沈阳飞机工业(集团)钳工,航空工业首席技能专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辽宁省特等劳动模范获得者等荣誉称号获得者。
从年参加工作至今,他搜集整理了20余万字的钳工技术资料,自制刀、量、夹具余把(件),改进各种刀、量、夹具余把(件),改进工艺方法60余项,改进设备2项,研究生产窍门24项,总结先进操作方法和撰写技术论文12篇,申报技术革新项目20项,并取得了“定扭矩螺纹旋合器”、“加工钛合金专用丝锥”、“多功能测量表架”等3项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显著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为企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方文墨说:“如果把我工作9年多锉修的行程缕成一条直线,总行程可以高达.8公里,相当于进行了一次万里长征,至于撒下多少汗水数也数不清。在每一次锉修过程中,我都把它当成提高技艺的台阶,加工的精度也逐渐从0.毫米到0.毫米。”
年10月16日,第十五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在沈阳理工大学落下帷幕。航空工业沈飞员工华成祥在钳工组比赛中勇夺全国冠军。在之前的第十四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装配钳工组中获得全国冠军的耿伟华,也来自航空工业沈飞。并且,他们都出自同一个集体——方文墨劳模创新工作室。方文墨劳模创新工作室是航空工业沈飞标准件中心在方文墨班的基础上,组建的劳模创新工作室。现有成员28人,平均年龄30岁,其中90后有8人,3人次荣获全国钳工冠军、4人获得辽宁省钳工冠军。工作室拥有12项国家专利,先后荣获了全国工人先锋号、全国安康杯优胜班组、全国质量信得过班组、辽宁省先进集体。
“发明大王”
今年是赵宇在海尔中央空调的第17个年头。从一名普通的操作工到互联工厂首席技师,他一直扎根一线,练就了一手精湛的焊接技术,多次获得青岛市职业技能大赛钎焊工种第一名、“青岛工匠”、“山东省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
作为新时代的新型产业工人,赵宇不仅精于本职技能,也积极思考,乐于钻研,一直致力于降低员工的劳动强度,提高产品的精细化。他提出的创新改善,每年能够为企业创造一百余万元的收益,是工厂名副其实的“发明大王”。成为风冷模块线长后,他发现在线体上,员工抱怨最多的就是成品打包操作:中央空调机组体积较大,需要工人以机器为中心拿着包装膜跑约42圈,劳动强度大,打包时间长。赵宇想起使用和面机的场景,提出由“手臂”围绕机组转圈操作的打包机方案。打包机投入使用后,每台机组5分钟即可完成自动包装,降低了员工的劳动强度,提高产品精细化的同时,效率也提升了3倍。
固井化验的领头羊
苏学峰是冀东油田开发技术公司化验中心水泥检测室的班长,该室主要负责油田固井配方、现场复核、水泥及外加剂检测等任务。受钻井进度的影响,固井时间不确定,因此加班是这个班组的“家常饭”。作为班组长,他积极发挥领头羊的作用,不管自己有什么困难,都迎难而上。
“我是这个班组的家长,有困难我不上谁上?”这是苏学峰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说起苏学峰,不得不让人佩服他的维修本领。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的他刚来到水泥检测室,看到这么多台稠化仪也是一头雾水。但是他有一股认真学习、苦心钻研的劲头,从最初的仪器操作开始,他积极向老员工请教,学习仪器的组成、原理、配件作用、管线走向,慢慢地他开始进行配件拆卸、清洗和维修工作,如今,他已从一个“门外汉”成为维修能手。经过苏学峰维修的仪器配件,包括对增压稠化仪的电位计、高压滤芯、泄压泵、电磁阀等,年节约资金十余万元。在他的带领下,化验中心自主维修、节约成本的做法蔚然成风。
高速公路上的“设备医生”
高速公路的畅通离不开运维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每年春季都是福建雷雨天气的高发期,这对机电维护人员是一种挑战。“天气预报显示五一假期都有雷雨,我们利用早上车流少的间隙,把机电设备再巡检一遍。”刚上班,邵武机维班组的詹金南就和同事背着一大包检修设备到隧道、车道、机房等处巡检维护。
詹金南对自己管养多年的设备了如指掌,在邵武收费站检修时,发现4号车道电脑无法显示车辆信息,他随即展开排查。细心的他很快发现是由网络故障导致的图像故障,于是熟练地找线、对线、测线、调试,从排查问题到正常过车,仅用10分钟。今年是詹金南坚守岗位的第7个劳动节,他习惯了节假日在岗,他总说:“不能让车户因为设备问题而耽误旅程,影响心情。”
大国工匠张凤光
张凤光是抚顺石化工建公司仪表一车间员工,中国石油集团公司仪表专业技能专家,共产党员。他享受过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获全国技术能手、辽宁省工匠、抚顺市技能名匠等荣誉,取得实用新型发明专利授权7项。
今年初以来,他结合“转观念、勇担当、强管理、创一流”主题教育活动,成功解决了烯烃厂高密装置核心系统添加剂逻辑控制技术改造难题。以张凤光命名的专家工作室自年成立以来,开展技术攻关近百项,先后荣获全国能源化学地质工会优秀职工技术创新成果三等奖1次,中油集团公司创新成果奖一等奖2次、二等奖1次,为企业创效上千万元。
用匠心守护机组“健康”
“一颗螺丝出现问题就可能引起大问题,要切记不能因小失大。”4月28日,在彭水水电公司工作了14个年头的俞荣厚对新入职的青年职工说道。俞荣厚,年7月生,湖南岳阳人。对待工作一丝不苟,爱学习、爱钻研、喜欢和困难“较劲”,这是同事眼中的俞荣厚。每天接无数个电话,机组大修期间往返现场不下5公里,编撰数十万字的检修资料,这些都是俞荣厚的工作常态。
从机械工到“发明家”,俞荣厚组织策划了多次机组检修,处理和完成了多项技术改造,消除了彭水电厂控制环抗磨板偏磨、定子基座振动超标等重大设备隐患。他不断总结经验,研究解决设备疑难杂症,开展技术攻关,确保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多次获得集团公司科技成果奖励,先后获得国家新型实用专利12项,并先后荣获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金牌职工”、“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
“兵头将尾”的责任担当
吉林石化公司化肥厂合成氨车间化工一班值班长赵景林,得知自己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荣誉时,正在主控室,凭借着阀位变化及时做出正确预判,避免了一起因液位假指示可能引起的生产波动。
赵景林所在的合成氨装置是国内目前唯一一套以渣油为原料的装置,因工艺复杂、操作难度大,被行业称为化工“无机之王”,是吉林石化公司合成气生产主线的龙头,担负着全公司上下游装置生产平衡的重任。为了确保装置长周期稳定运行,他积极参与“氨冷冻单元置换流程改进”“合成气压缩机透平不拆盖清垢”“合成气隐患治理”等7项技改攻关项目,累计创效0余万元。在他的带动下,班组员工积极参与合理化建议征集活动,提出了“优化废热锅炉E排污操作,减少锅炉给水对废热锅炉的腐蚀”等合理化建议20余条,累计创效17万元。赵景林班组先后获得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质量信得过班组、集团公司质量信得过班组和公司标杆班组等诸多荣誉。
气温30℃,他却穿着棉衣进工地
“你个头和小曾差不多,他穿着棉衣过来的……”4月27日午休时,中国能建安徽电建一公司广东惠州项目起重班的师傅们分头到各宿舍为曾令成借夏季工装。曾令成,机械化大件吊装班班长,合肥市劳模,公司派来他来惠州项目是主持大件吊装作业的。他穿着棉毛衫,怀里抱着羽绒服抵达工地时,大伙埋怨他,来之前咋不查查这边的天气预报?他说,特殊时期,无奈之举。
三月初,曾令成和班组的同事到公司山西宁武项目拆装塔吊。当时春寒料峭,加上项目位于群山峻岭之中,气候偏低,他们就穿着棉衣赶过去的。作业完成一半时,班组所在地突发疫情。定好到公司内蒙、广东项目出差的组员去不了,曾令成他们要“顶”上。大伙昼夜奋战,拆装提前结束。考虑到都穿着棉衣,就安排他们去气温较低的内蒙项目。于是,他自己来到气温近30℃的惠州。
井场上的“双优队长”
“今晚咱们这口井打到水平段关键井段,稍不留意,卡层不准确,就会给后期开发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大家一定要全神贯注,盯紧井下传来的每一个信号!”4月28日夜,紧张钻进中的彭州5-3D井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夜幕笼罩的巴山深处熠熠生辉。承担该井录井任务的石化经纬西南测控XN队队长张勇带领沈帮威等几名“突击队”员,严密监控仪器设备,通过元素录井、磨片鉴定等对井下油气层岩性进行分析。
张勇从一名采集工,成长为地质工程师、分队长,是一步一个脚印、一口一口井干出来的,他参加了川渝地区40多口井的地质工程录井工作,主持新蓬井、江沙-5HF井等井的综合录井任务,已完钻井的完井报告和资料都获“双优”,被誉为“双优队长”。
小贴纸,大作用
近日,各地专属“核酸贴纸”话题冲上热搜。中铁北京工程局六公司大学科技园项目利用中铁小匠设计精巧可爱的核酸小贴纸,引起了前来做核酸检测的班组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