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的《韩熙载夜宴图》(以下简称《夜宴图》)是传为五代南唐顾闳中的作品,纵二十八点七厘米,横三百三十五点五厘米,为设色绢本手卷。其重要性在于画面中丰富的人物、家具、器用等图像,为古代服饰、乐舞、礼仪和家具的研究起到重要参考作用。
《韩熙载夜宴图》故宫博物院藏局部
但是对《夜宴图》的创作时代的判断目前还没有完全达成一致,本文将梳理已知的较为重要的对《夜宴图》断代的研究,结合史实,推断《夜宴图》最有可能是北宋徽宗时代的画院画家南渡临安之后在没有原本的情况下再创作的作品,同时在宋高宗到宋理宗之间被赏赐给权臣史浩或其子史弥远,并流传至今。不当之处,请方家斧正。
《韩熙载夜宴图》故宫博物院藏局部
《夜宴图》概况
《夜宴图》是我国古代书画中的重要作品,张葱玉先生认为『评古画当首人物风俗』,而《夜宴图》与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以及李公麟的《五马图》被他评为鼎足而三立的巨迹。
《夜宴图》从右到左分为『听乐』『观舞』『休息』『清吹』及『宴散』等五个场景,表现的是南唐后主李煜时期的韩熙载开夜宴、蓄歌伎、荒纵嬉游的场面。作品中没有落款,卷首题识为『夜宴图』,书写者为明初参与《永乐大典》编修的程南云,前隔水处题写在宋代花绫上的残文中有『熙载风流清……』跋文中有对韩熙载行实的介绍,综合这些信息,将本卷题名定为《韩熙载夜宴图》。
《韩熙载夜宴图》故宫博物院藏局部
对于作者是顾闳中的认定源于著录中的描述,《夜宴图》最早著录于元代汤垕的《古今画鉴》:『李后主命周文矩、顾闳中图「韩熙载夜宴」图。余见周画二本,至京师见闳中笔,与周事迹稍异,有史魏王浩题字,并绍兴印,虽非文房清玩,亦可为淫乐之戒耳。』说明汤垕见过的顾闳中本上有史浩题字和『绍兴』印(为『绍勋』之误),史浩的题字是否是前隔水上有缺的题字不能确认,但卷末的『绍勋』葫芦印与故宫博物院的《夜宴图》版本相合。从本著录开始,故宫博物院本的《夜宴图》被归于五代顾闳中的名下。至于汤垕为何知道此本为顾闳中的作品则并未表明。《夜宴图》之后著录在成书于乾隆十年(一七四五)的《石渠宝笈》初编,在此著录中,正式将其列在顾闳中的名下。
《韩熙载夜宴图》故宫博物院藏局部
顾闳中(九一○—九八○),江南人,事伪主李氏为待诏。其作品在北宋流传有据的只有五件。据《宣和画谱》记载:『(李煜)乃命闳中夜至其第窃窥之,目识心记,图绘以上之。故世有《夜宴图》。』宣和御府藏有五件顾闳中的作品,《明皇击梧桐图》四,《韩熙载夜宴图》一。
在顾闳中完成《夜宴图》后的九七五年,宋军破南唐,奉宋太宗旨将南唐内府的图籍、书画运抵北宋,其中包括本件作品。一一二○年,由宋徽宗主持编撰的《宣和画谱》将它著录其中,因此也可以推断,顾闳中的真迹上应有『宣和』印记,所以《夜宴图》不大可能是顾闳中的原作。事实上,从清初孙承泽(一五九三—一六七六)开始便对这幅画的创作年代产生怀疑,他在《庚子销夏记》中说此画『大约南宋院中人笔』。
《韩熙载夜宴图》故宫博物院藏局部
关于《夜宴图》的创作时间,国内的书画鉴定专家如徐邦达、启功、谢稚柳、傅熹年、沈从文、余辉等都纷纷在各自的文章中表达了对本件作品断代的意见,但并没有取得完全一致的结论。鉴于《夜宴图》在书画史的重要地位且涉及多个门类,诸如绘画史、服饰史、家具史、舞蹈史、礼仪史、器用史等诸多方面,它起到断代标准件的作用,因此,对其进行断代、鉴定就显得非常重要。
《韩熙载夜宴图》故宫博物院藏局部
综合目前学者们对《夜宴图》的断代分析,笔者将各家的鉴定要点拆解为:构图、笔墨、用色、题跋、服饰、妆饰、家具、器用、乐舞礼仪、印鉴、著录文献、绘画材料,从多本对比、类似作品对比等多个方面展开对作品的分析。
由于《夜宴图》画面出现的服饰、家具等多处不符合五代时期的特点,所以完成时代『不在五代』基本成为各家的共识。断代的重点在于需要确认具体是在北宋还是南宋,或者更为准确的时间。
《韩熙载夜宴图》故宫博物院藏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