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机加工30年的李淑团,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把“铁杵磨成针”。经她加工的产品,精度最高可达0.mm,相当于一根发丝的千分之一,成为行业标杆。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本文刊于《中国妇女》杂志
常言道,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从事机加工30年,李淑团不仅攻克了精细加工中的技术难题,还将进口洋设备“玩”得得心应手。经她加工的产品,精度最高可达0.mm,相当于一根发丝的千分之一,成为行业公认的标杆。最让她自豪的是,她和工友们曾为中国首枚运载火箭和“神舟六号”姿态控制系统组件做过专用量仪,一想到自己也曾为航天强国出过力,就觉得“可激动,可自豪了”。
李淑团河南省三门峡中原量仪股份有限公司装配车间高级磨工。获评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啃下“硬骨头”,磨出真功夫
量仪,指示量值的长度测量工具,航空航天等各种高精尖制造业不可或缺的配套产品。其灵敏度高、精度高、测量力小,但结构复杂,许多零部件都需达到微米级暨千分之一头发丝的精度,且完全凭手工制造,这就要求制造者不仅技术高超,还要手感细腻。而手感从哪来呢?“练!”李淑团说:“功夫是练出来的。活干多了,手感就有了。”
拼合式气动量仪是公司的拳头产品之一,用来测量不同内孔的孔径,其关键部件“锥度玻璃管”是加工难点,而如何攻克难点则取决于锥度玻璃管模具(芯杆)的制造。之前公司都是委托别的公司代加工,李淑团决心啃下这块“硬骨头”。
总长mm的芯杆像一个葫芦串,每隔20mm就有一个葫芦,葫芦大小不一,之间的锥度也不相同,精确把握锥度变化是难中之难。“我就用最笨的办法,先画一个座标图,再对着图把芯杆装到磨床上。”芯杆细而长,虽然两头有顶尖固定,但细杆的中间在加工过程中容易发生颤动,导致零件变形,所以从头到尾都需用手推或托着芯杆。而推或托的力度大小,则全凭手感把控。每磨完一遍,都要对照座标图测量,检查误差,然后再磨第二遍。
就这样一遍遍地磨。操作中,磨床砂轮高速旋转,夹着芯杆的工作台左右移动,此时砂轮的磨削力度、工作台的移动速度同样也需要操作者靠手上的感觉进行调整,直至将误差在磨制过程中一点点消除,最后一根漂亮的芯杆磨制成功。
委托加工芯杆时通常需要四道工序:车、热处理、精加工、研磨,而李淑团加工的芯杆在精加工环节就达到了工艺要求。她创新性地摸索出的“以磨代研”技术,不仅解决了精细加工中的难题,每年还为公司节约50余万元。
DQR圆度仪主轴也是精度要求极高的零件,夹具中心孔的修正、磨床砂轮速度的调整等均需靠手上的感觉。零件体积大,重量也超5公斤,而每磨一遍都要经过安装、磨削、卸料、测量等工序。为了达到零件所需的精度,这样的流程来回要重复十几次。李淑团个子不高,人也单薄,每次装、卸零件都要屏气凝神,“上的时候先闭住气,再猛一使劲;卸的时候也要先吸口气,为自己攒足劲。别看我瘦,但可有劲。”李淑团拍拍胳膊:“这也是练出来的。”
“玩”转洋设备,精细出王牌
李淑团手把手指导徒弟
李淑团喜欢自己的工作,“每天把活干完、干好,心里就可静了。”年,20岁的她招工进了量仪厂,做了一名车工。当时带她的师父是机械部的劳模。师父干活精益求精,车出来的零件“亮得能照出人影,像工艺品一样。”她对师父佩服极了。但师父却不客气地告诉她:“跟我学可要做好心理准备,我带的女徒弟没有不哭的。”
师姐就常常被师父训哭。可她发现,师姐挨训是因为没按师父的要求去做,“我就听话,师父怎么教我就怎么学。”比如磨车刀,师父有个对刀板,每次磨完刀都要比着刀板量,各条边、各个角与刀板严丝合缝才算磨好,而有些人只是用眼扫一下,感觉“差不离”就得。“你的眼能有尺子准?干活不能偷懒,不能图省事。”师父告诫她。
进刀时师父也让她慢慢来。比如要切削5mm厚度,有人大刀阔斧,分两次进刀就完事,干出来的活不免粗糙。师父却让她分三次甚至分四次进,粗车、精车、抛光哪个环节都不能少,“只想着三下五除二,能干出漂亮的活吗?”李淑团把师父的话都记在了心里,不敢有半点马虎。师父对这个徒弟很满意,虽然嘴上很少表扬,但一旁“督阵”时却常常赞许地点头。李淑团很高兴,“我是唯一一个没被师父训哭的女徒弟。”
李淑团的严谨认真都被领导看在了眼里。年,她被调到工艺更精密的精加工车间磨工组。在磨工组,她干活也是一顶一,质检员最喜欢检她的活,“因为不用返工。”当时车间里还有一台新磨床,被塑料布蒙盖着。李淑团纳闷:新床子为啥不用呢?一打听才知道,这台S40的高精度万能磨床是瑞士进口的原装数控机床,因为程序复杂、操作难度大,没人会用,长期被闲置封存了。
“太可惜了!”李淑团想把这台磨床用起来,领导听了很支持:“那当然好了!”于是她找来机床的说明书,可满纸都是英文,根本看不懂。她又找厂里的技术员,让人家帮着她翻译。那段时间,她白天干活,晚上回家攻资料,抽空就拿着资料围着机床“按图索骥”,先从按钮学起,“就是试,反复试,试那些按钮有啥功能,A和B组合有啥作用等等。”
三个月后,她熟悉了S40的各种操作。DGC-8ZG传感器也是公司的主打产品,其通用测杆是关键部件,这是李淑团用S40承接的第一批标准件。人们都想看看洋机器到底怎么样,结果一检测,零件合格率%,且公差精度都在0.mm左右。从此S40成了“明星机床”,李淑团也成了公司的“王牌”,公司因此获得了大量国内外客户的高精尖业务订单。
铁打的标兵,出彩的平凡
对于女性来说,机械加工不是理想的职业。成天围着机床转,跟铁疙瘩打交道,工装都是一身油,更别提穿漂亮衣服了。但李淑团乐在其中,并为自己立下了工作信条:每天进步一点点。持续的进步换来的是技术的提高,每次技术比武她都名列前茅,是公司“铁打”的技术标兵,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也纷至沓来。
一晃30年过去,现在李淑团也成了师父。“跟我们学徒时不一样,时下年轻人有学历,有文化,脑子活,接受能力也强,有自己的想法。不足的是欠踏实、偏浮躁。”因此她常常跟徒弟们说:“啥叫干一行爱一行?既然选择了,就要好好学。”
李淑团带徒弟的“招”并不多,却很实在,不管干啥活,都是“手把手”。“讲理论,年轻人都懂,甚至比咱还强,可他们缺少实战经验,所以要让他们多上手。”每次干活,她都是亲历亲为,从头到尾干一遍,边干边讲解其中的关键操作步骤,然后再让徒弟上,遇到问题,师徒再边干边问边解答,“干中学,学中干,年轻人很快就能独当一面了。”
但有些年轻人缺乏进取心,得过且过,遇到难活就绕,绕不过就推,“现在大力提倡工匠精神和大国制造,可没技术算啥工匠?更别说大国工匠了。”为了鼓励年轻人下功夫学技术,就用自己的奖金成立了一个劳模基金。有人说她:“咱就是个工人……”领导也说:“那是你个人的钱……”但李淑团主意不变:“人活着也不能全为了钱。是公司培养了我,没有这样的平台,我也不可能走到今天,我想为公司做点事,为大国制造出点力。”当年就在生产一线评出了七位“量仪工匠”,李淑团用自己的劳模基金给工匠们发了奖金。
如今李淑团已成为出色的工匠,接受采访时常被问起关于工匠精神的话题。她说,成为一个工匠至少应具备三点:一是你要非常热爱自己的工作,二是你要有精益求精的精神,三是你要有锲而不舍的劲头,“如果凡事都抱着‘差不多’的态度,而不是想‘我还能不能干得更好’,肯定成不了工匠。”
自打工作起李淑团就奋斗在一线,直到现在仍是普通工人。“我的岗位很平凡,但平凡人也有梦想。我的梦想就是把每一项技术练好,把每一个产品做好,让平凡人生出彩。”李淑团认真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