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峰测控成立于年,是由航天工业第一研究院下属国营二〇〇厂出资设立的国有企业,主营业务是集成电路测试机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年公司改制,骨干员工认购部分股份,形成骨干员工团队(65%)、航天科技集团(35%)的持股结构。奇特的是,这些骨干员工并没有以私人名义直接持股,而是联合成立芯华投资,大有抱团霸占控制权的趋势,直接控股了华峰测控,这波混改直接把华峰测控整成了民营企业。
上市前夕,华峰测控又经过一系列操作,引入中国国新旗下芯瑞创投,稀释了骨干员工的持股比例(航天科技集团的股份并没有同步稀释),最终形成了如下持股结构。
说他是国企,也算不上;说他是民企,国资背景又相当复杂,不仅实际控制人是从航天科技出来的,主要业务也要航天科技的帮衬。总体而言,如今的华峰测控,基本算是国资主导发展、高管团队多拿收益(高工资+高分红)的模式,属于极其默契的同股不同权模式。
华峰测控的产品线比较单一,基本可以说就只有集成电路测试机(配件之类的完全可以忽略),属于集成电路产业链上游的设备环节之一。
粗略的看一下集成电路产业链三大环节,全都需要做检测,这个环节不仅重要,而且货值也高。从集成芯片上游设备销售额来看,检测设备的货值基本占到整个集成电路设备的15%~20%,是个相当高的比例。图中绿色部分就是华峰测控的主要产品。
说到华峰测控,就不得不提他在国内的主要竞争对手:长川科技。两家企业各有侧重,又各有特色,华峰测控更专注于测试机的深耕,而长川科技更偏向于测试三件套的全覆盖。(后面会有具体的对比)
当前,国内集成电路检测设备仍是被泰瑞达、爱德万等国际大厂垄断,市场份额超过80%。华峰测控在国内测试机领域起步较早,虽然跟国际巨头仍有较大差距,但跟国内企业比也是本土龙头。华峰测控的测试机技术跟长川科技不相伯仲,可能略强一丢丢。部分实验室指标也能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少量产品已经实现了国产替代。
与长川科技不同的是,华峰测控的中航系股东背景,在市场拓展方面比纯民营的长川科技要好一点,对国内主流集成芯片制造大厂和封装代工厂都有所供货,甚至还搞定了华为,成为国内三大半导体封测厂模拟测试领域的主流本土供应商,客户超过家。目前,华峰测控在测试机领域,已经是国内最大的本土供应商,市场份额高达6.11%。
除此之外,华峰测控在海外市场也有一定的拓展,海外业务占比10%左右,对德州仪器、意法半导体等国际巨头也有一定供货,客户质量总体比长川科技母公司要好一些。当然,作为中国航天旗下公司,华峰测控在军工行业也有大约10%的销售额。
生产模式:“销售预测+订单生产”模式,对于80%的通用标准件基本可以提前备货,同时在部分非核心环节,采用的是外包生产模式。
销售模式:国内客户采用直销模式,核心是渠道和客户可控、售后协调方便;国外客户采用经销模式,因为外国人更了解外国人,基本算是本土化销售战略。
华峰测控在技术定位上具有一定前瞻性,对氮化镓、碳化硅的检测也有一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