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论文,一定要选择知网收录的期刊吗

先说结论:并不是非知网收录的期刊不可,选择什么期刊其实主要还是看单位或者学校的规定,如果没说非知网不可,建议优先考虑万方、维普收录的期刊,毕竟整体而言,知网期刊的难度、费用都比万方、维普高,刊期也更迟。

至于为什么这么说,接下来慢慢分析。

首先,大家要明白,国内期刊一般可分为以下等级:核心期刊、未入选核心目录的本科学报、专科学报、普刊,质量和发表难度依次减低。

而如果大家是出于保研、评职称、毕业要求、评评奖学金、综测、大创项目结题等某些功利性用途而发表论文,那么发什么等级的期刊则要看每个单位或者学校的要求,有的只要普刊即可:

有的则必须核心期刊才可以:

而国内公认的核心体系有南核、北核、CSCD、科技核心,有的单位规定必须发南核才行,有的则规定只要是核心就行(若是这种要求,建议考虑科技核心,整体难度最低)。这里注意下,其他的像是武核、社科院核心、SCD并非公认核心体系,除非自己单位明文规定认可这几个所谓核心,否则不要将其当作核心期刊来发,也不要被忽悠。

而如果是要求普刊,这里的划分标准就比较多:

比如按照期刊的主管主办单位来看,可以将普刊分为省级期刊和国家级期刊,而有些作者甚至单位总是误以为国家级期刊质量优于省级期刊,这其实是完全错误的认知(青墨原创请勿抄袭),省级期刊和国家级期刊的区别只在于主管主办单位是省级还是国家级,和期刊质量没有任何必然的关系,并不意味着国家级期刊一定就优于省级期刊,国家层面也从来没有对期刊进行过此类划分,甚至核心和非核心期刊也不是总署划分的,只是这类划分标准大部分单位和学校都认可并采用罢了。所以,除非单位、学校明文规定必须发表国家级期刊或者说发表国家级期刊加分更高(这其实也是一种误区),否则不必过于纠结某个期刊是不是国家级期刊,也不要以此作为选择期刊的唯一标准。

比如按照期刊有无影响因子来看,可以将期刊分为有影响因子的期刊和没有影响因子的期刊,而由于知网比较权威,所以一般我们看影响因子只看知网的;

比如按照每期收的文章篇数来看,有的单位或者学校会要求作者投稿的期刊是每期收的篇数在篇以内的、80篇以内的、60篇以内、40篇以内或者更少的;

比如按照期刊的出刊周期来看,可以将期刊分为季刊、双月刊、月刊、半月刊、旬刊、周刊等(还有年刊、半年刊、周二刊,这类的比较少),季刊就是三个月一期,一年四期,双月刊就是两个月一期、一年六期......其他依此类推,有的单位会规定作者必须要发月刊及以上(双月刊、季刊等等);

比如按照期刊的收稿范围来看,可以分为教育刊、艺术刊、经管刊、体育刊、文学刊、医学刊、建筑刊、综合刊......一般出于评职称、保研等目的发表论文的,评审文件里都会要求必须发表专业相关的论文才行,比如建筑工程师评职称肯定不能发纯文学类的论文,自娱自乐还行,评职称肯定用不上。

另外,教育类期刊如果刊号后面的中图分类号是G4,比如《中华活页文选(高中版)》CN刊号为11-/G4,这种的一般我们称之为G4教育专刊,类似的还有体育专刊G8(例如《运动-休闲》CN刊号11-/G8)、医学专刊R(例如《名医》CN44-/R),经济刊F(例如《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CN刊号13-/F)......有的单位对刊号也会有要求(但这种比较少,基本只要期刊主收某一方向的,就可以认为其是某一类期刊)。

比如按照收录期刊的数据库来看,可以分为知网收录的期刊、万方收录的期刊和维普收录的期刊(目前就这三个数据库),有些作者其实自己也没搞清楚不同数据期刊之间的区别,单位也没有规定非知网不可,但却一上来就要知网收录的,可能是因为自己只听过知网收录的期刊,又或者只是单纯地认为只有知网收录的期刊才是正规的,但其实并不是,只要总署可查并且知网万方维普三个数据库(至少)一个正常更新,期刊就是正规期刊。(青墨原创请勿抄袭)不同数据库期刊的差别并不在于其是否正规,而在于收稿要求、难度、费用以及刊期,知网收录的期刊整体收稿要求高、难度大、费用贵、刊期偏迟,万方和维普的则相对好一些。

所以回到我们最初的问题:发表论文的时候一定要选择知网收录的期刊吗?

显然并不是,主要还是看单位规定,而且一般来说,单位或者学校对于数据库的要求基本就是分为知网或者非知网,即:如果规定必须知网期刊,那就选择知网,没有特别规定知网的话,那就是知网、万方、维普皆可,而如果是知网、万方、维普皆可,建议优先考虑万方、维普收录的期刊,因为对于出于保研、评奖学金、毕业、评职称等目的而发表论文的作者来说,在符合评审规定的前提下,优先追求性价比、早出刊、好发,是最省事的。

一次性教会你如何发表论文及注意事项

青墨原创,请勿抄袭!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4664.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