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评论定制消费迅速走红,定制生产

蒋璟璟

自选图案设计的卫衣、刻有自己名字的口红、一站式家电家居设计服务……只要有需求,就有商家提供产品来满足,不少人正在享受定制消费带来的便利与舒适。专家指出,随着各类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深入,精准需求引导下的定制化供给服务正日益走俏。(人民日报)

“定制消费”早已有之,诸如“定制文化衫”“定制小饰品”等,都属于其早期尝试。而今,“定制消费”之所以加速成为潮流风口,显然在于其品类不断拓展、“供需适配”水平持续提升。“万物皆可定制”的时代,“定制商品”与“标准化商品”大有平行发展之势。两者此消彼长,改变了公众的消费习惯,甚至重构了上游的生产环节。

市面上所谈及的“定制消费”,实则是一个概念集合。梳理下来,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其一,“个性化定制”,所想即所得,几乎就是有求必应;其二,“自由配置”,在丰富的选项里排列组合,其典型场景就是“汽车购置选配”;其三,则是“反向定制”,也即通过大数据分析出大众“偏好”,然后投其所好、按需定产——这三种形式的“定制”,各有短长,但均是对传统供需逻辑的再造。

当然,供需逻辑的改变,必然会对经典产业逻辑构成挑战。一般认为,现代,现代制造业的优越性,很大程度就是基于“规模经济效应”。无差别的、标准件商品的量产,极大降低了成本,这构成了“平价消费”的基础。与之相较,“定制商品”,因其产量有限,前期设计、打样、开模等环节的投入,就无法被“批量”分摊,这必然会导致边际成本的上升。所以,理论上,定制商品尤其是个性化程度较高的定制商品,成本与售价必然是更高的。

于消费者而言,是否购买“定制商品”的影响因子,乃是消费意愿、价格敏感性与支付能力;于厂商来说,布局“定制生产”,则必然要考验其柔性化组产、渠道控费以及降库存的能力……定制消费,因其“由消费者直连工厂”“适销对路少存货”的优势,据信能平抑掉一部分成本。而说到底,这只是一种理论上的可能性,至于说具体的操作效果,终究还是要各凭本事。

“定制消费”固然好处就多,但“定制化生产”,却并非是一用就灵的商业模式。商业竞争,从没有通用模板和万能灵药,其本质上说,仍是进取心、创造力与管理智慧的比拼。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712.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