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纸页本记录了他25年的创业的历程,那发黄的纸张,无一不承载着岁月的痕迹。那个小本更是代表了老一辈企业家的艰苦奋斗的精神。
张福宏出生于年,他从小爱琢磨,年轻时候的他在大队的农机厂工作,幸运的是,他一开始就与机器打交道,成为一名技术工。
年轻时候的他,经常碰到村里和镇里有收酒瓶的人。他就琢磨,酒厂既然收瓶子可重新使用,但是每次回收的瓶子基本都没瓶盖,要是自己有瓶盖的话,是不是酒厂会收购呢?答案是肯定的。
发现商机的张福宏很快开始动身,与人合伙买了几套机器,找了几个村民便干了起来。一干就是两年,在此期间,不少酒厂的效益不好,销售不景气,他加工的瓶盖销售遇到问题。
经过深思熟虑后,张福宏拿出了自己的两万元,贷款9万元,雇用了10多个人,在村里找了个地方便开始工作了。
年的9月13日,一个名为“太原市阳曲县标准件厂”的厂子在村委会一侧诞生了。
当时30多岁的张福宏乐观地觉得,市场肯定有,而且还很广,产品自然销路不成问题,可就是在这个环节,成了他创业以来第一个大的教训。
在两年多的坚持下,市场有了转机,尴尬的局面逐渐被打开。产品销售从最初的10多吨,到20吨,逐年增多,主动前来订货的人也越来越多。
年,公司的收益远超前几年总收益,张福宏果断购买厂房,扩大场地并购进新设备。此后,虽然公司效益一再转好,但总是显得零零散散,小打小闹的局面没能彻底打开。真正的大动作始于年后。
年,公司与山东某公司成功签约,每年可直接向对方供货50万吨,随后又有太钢,再到后来的大土河、重机、山西煤机、山西未来能源等,效益突飞猛进。
张福宏的儿子张云波,年在太原读企业管理专业毕业后便回到厂里,从车间开始干起。
随着厂子的发展壮大,公司员工从最初的10多人,发展到50多人,最多时候有80多人。同时,产品的质量又上了新台阶。
除此之外,客户的结算周期长,资金回笼长也是制约公司发展的一个坎。
张福宏多年来,做过各种工作,直到他开始做起瓶盖和螺丝,如今已是当地有名的富翁了。
本文来自生意经,创业家系授权发布,略经编辑修改,版权归作者所有,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