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摸清家底统筹协调,才能更大限度地发

1 引言

强化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工作,不断提高投资效益是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必然要求。邮政作为重资产企业,管好用好新增资产和存量资产,让资产发挥最大效益是企业提升综合效益的必然要求。为了实现央企使命担当,邮政企业需要认真分析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工作,着重研究投资决策科学性、设计方案合理性、实施阶段可控性、验收阶段严肃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形成原因,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并贯彻落实到位。

2 邮政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存在的问题

2.1为固定资产投资提供遵循和指引的企业战略管理体系不完善

是否符合战略目标是评判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决策科学性的重要依据,只有符合战略目标的固定资产投资才是真正有效益的投资。完善清晰的战略目标将给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工作提供战略指引,使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始终与企业战略目标保持一致,为企业战略目标实现提供有力支持,从而确保投资项目的长期效益。邮政企业紧紧跟随国家五年发展规划,积极研究制定集团公司层面五年发展总体规划,明确了未来五年发展目标,但基于集团层面总体发展战略的各项业务的发展战略欠缺。目前部分业务存在发展战略分析不足、发展目标和发展途径不明确的问题,使该部分业务在实际发展过程中面临困难,也使对应的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工作缺乏目标性和有效的战略指引,容易导致投资盲目性和投资后的不适应性,造成投资浪费或重复投资。

2.2对为固定资产投资提供决策依据的资产配置现状掌握不够全面

准确全面掌握企业现有固定资产配置情况和使用现状,对固定资产投资科学决策十分重要,只有摸清家底,才能心中有数,杜绝非理性重复投资,不断提高投资效益。目前邮政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方式较为粗放,对固定资产配置和使用现状掌握不全不准的问题还比较突出。邮政固定资产种类较多,从营业台席设备、生产场地工艺流程自动化设备、运输设备、安防设备到办公设备等,种类繁多、数量众多的固定资产散落分布在邮政企业遍布乡村的营业网点、邮件处理场地和邮路上,要准确掌握每一个末端生产经营单元的资产配置现状、使用状况确实存在客观难度。

受长期以来形成的“重投资、轻管理”的落后思想观念影响,各级邮政企业不重视资产基础管理工作,没有运用先进的盘点技术,使盘点工作流于形式,上述因素导致存在账外资产、有账无物、报废在用、资产闲置等问题。基于此,各级邮政企业事实上难以清楚准确掌握下属各机构资产配置现状。由于家底不清,在面临更新、新增、改造还是利旧使用的决策时缺乏衡量的依据,从而难免产生固定资产重复投资和资源整合使用效益不高的问题。

2.3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方案设计仍存在不尽合理的地方

建筑安装工程项目和工艺流程设备配置项目在投资建设前的设计方案十分重要,直接关系到项目投资总额、投产效果和投资效益。从目前情况看,邮政企业投资项目的方案设计仍存在一些不太合理的情况,具体表现在:

2.3.1建筑安装工程项目

对于大中型邮件处理中心投资项目,建设方案设计的理想化流程是以业务需求为基本出发点,业务需求决定了工艺流程设备配置要求,工艺流程设备决定了建筑规模和建筑形式,建筑规模决定了征地规模。当然,这是理想化的完美状态,现实中难以完全遵循,但这体现的是一种思维模式,其核心要义就是业务需求是一切的基点,后续的工艺设备配置和土建工程都围绕其展开。可见,业务需求对建设方案设计是至关重要的,只有依据完整准确、科学合理的业务需求才能确保建筑安装工程设计的合理性。目前的问题是业务需求引领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存在如下问题:一是先征地建设再考虑工艺流程设备配置,在这种情况下,难免产生需要配置的工艺流程设备与已建成建筑存在不匹配的地方;二是在方案设计阶段提报的业务需求不准确、不完善、不深入。例如,业务增长率预测、分拣深度及发运垛口需求测算等不够科学合理,这些问题将直接影响方案合理性;三是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没有进行多种不同设计方案的比选,使既能满足需要又能节约投资的优化方案难以产生。

2.3.2工艺流程设备配置项目

在大中型邮件处理中心工艺流程设备投资方案设计过程中,业务需求部门参与程度不够深,使得设计单位不能全面、完整、准确地了解掌握该邮件处理场地的目前业务进、出口处理量,扁平件、标准件和异形件占比情况、分拣封发关系、处理模式、远期处理量等信息,以此为基础形成的设计方案容易造成实际配置的工艺设备与现实生产处理匹配度较低,流程不畅出现断点堵点效率低等问题。对于小型工艺设备,如传输皮带机等投资过程中,业务需求部门对具体业务量和场地条件情况了解不够准确,使投资的设备不能发挥最大效益甚至到货后由于场地狭小无法安装而闲置的问题也不是个案。

2.4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实施过程管控不到位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实施阶段的过程管控将对投资成本和投资效益产生影响,邮政企业目前依然存在管控不到位的情况,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投资项目前期准备工作不充分,造成项目预算批复后迟迟不能开工建设的问题,在延迟期间,如遇钢材、水泥等建筑材料涨价,则将使投资成本随之增加,使企业蒙受损失;二是建设单位对施工单位的督导力度不够,造成工期人为延误,使预定的投产日期无法实现,在项目建造期间,为了确保生产运营正常运转,建设单位往往在此期间外租场地作为过渡,由于工期延误,使企业不得不承担额外的租赁费;三是对工程和设备验收环节重视度不够,参与验收人员专业性不强,对验收关键点和需要重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4558.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