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浪潮滚滚而来,智能汽车的发展同样愈演愈烈。可以预见,未来的汽车将不再是单纯的代步工具,进而更倾向于一种可移动的智能电子产品。而目前仍处在风口浪尖的自动驾驶技术,将是衡量汽车智能化程度的重要标尺。
据业内人士分析,-年间,市场中%新产品将实现智能互联,其中5%-10%新车将实现半自动驾驶(L2级别)。-年间,全自动驾驶技术将会完备,届时,10-20%新车具备全自动驾驶能力。
由此看来,自动驾驶应用于量产只在“眨眼之间”。而各路专家对自动驾驶发展趋势的判断也并非空穴来风。至少目前看来,研发自动驾驶技术的企业已如天上繁星。从目前各企业的研发形式分析,大致可以分为3大“门派”。
1.汽车企业自行“攻坚”。目前,不少汽车企业已经发布了旗下用于自动驾驶研发的概念车型,而其技术研发环节也拥有足够稳定的保障。然而,在互联网技术、大数据库层面,汽车企业往往缺乏一定的历史经验,这一短板也很有可能拖累自动驾驶的研发进程。
2.互联网企业“跨界”。唯快不破的互联网企业固然有其自身的优势,然而在Uber惹下祸端之后,我们似乎看到了互联网公司“造车”的局限性。
通常情况下,电子产品上市后发现漏洞再正常不过,但汽车行业却万不可如此。这就导致互联网思维在汽车领域不兼容的情况发生,由此令安全性大打折扣。
3.汽车企业与科技公司合作。用传统的思维理解,可以近似看做供应商和车企的关系,各显所长,实现资源共享。从目前看来,这种合作模式最为稳妥,并且在研发效率方面也存在独到的优势。
而作为全球排名前五的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供应商,伟世通便是第三种研发模式的“践行者”。此前,伟世通一直专注于为汽车企业提供更具科技感的电子驾驶座舱,其涉及的业务包括多功能信息显示、HUD抬头显示技术、车载信息娱乐解决方案、智联入门娱乐系统、车联网等解决方案。
近几年,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登堂入室,伟世通也将其业务板块做出了进一步扩展。在今年1月份的CES展上,伟世通便展示了全新的DriveCore64自动驾驶平台。而在即将开幕的北京车展上,伟世通刚刚对外宣布,将携其最新研发的自动驾驶技术亮相,并将在现场为观众勾勒出的“未来出行”模样。
按照官方的说法,伟世通本次车展的阵容,将重在呈现“自动驾驶时代的全新数字座舱体验”,未来驾驶座舱设计,其所有展示成果可大致分为两部分:SmartCore64与DriveCore64。
其中,SmartCore64可视为伟世通传统业务的展示。早先,伟世通曾为包括福特、宝马、丰田、本田在内的数十家汽车企业提供车用高科技设备。而此次参展的新产品,主要改变则体现在功能、科技感提升,集成度增高方面。
与此同时,DriveCore64自动驾驶平台将会成为伟世通在本次车展上的最大看点。从理论上看来,要满足自动驾驶对安全性的要求,不仅需要开发前所未有的车载硬件运算能力,还需要多种传感技术和先进的软件技术支持。
伟世通推出的DriveCore64自动驾驶平台,拥有独立于系统硬件,如传感器或CPU硬件的特点,信息处理能力较高;此外,其软件开发工具同样较为先进,可加速提升产品推向市场的速度,将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变得高效简单。
具体定义,DriveCore64是一个完整的技术平台,其自动驾驶技术架构由三大部分组成:
61Compute:模块化、可定制的硬件计算平台。
61Runtime:车载中间件。提供安全框架,允许应用程序与算法进行高性能的实时通信。
61Studio:基于PC的开发环境,使汽车制造商可以为开发人员搭建生态系统,加速算法的开发。
根据研发人员的描述,这套技术平台的运用可以大致被看作LEGO玩具模块。与如今市面上英伟达的解决方案不同,伟世通提供更加宽泛的选择,而并非局限客户只能应用自己开发的工具链。伟世通在硬件设计上主要分为两类。
其一为基础主板,作为承接单元提供各种高速交互。另外一类就是子卡,根据客户对自动驾驶的不同需求,子卡的种类多种多样。对于自动驾驶而言,矩阵计算能力、CPU处理能力、Sesor接入带宽,这三项内容好比支撑自动驾驶的承重梁。因此在设计之初,子卡其实就是专门负责这三根柱子。通过提供计算能力强的子卡,满足不同种类的系统要求。
至于这套系统的机械部分,伟世通同样选择完全标准化的模式制作,因此在表面上看来,许多硬件都近似于LEGO组件,并同时可以适应英伟达,英特尔,瑞萨等多个品牌的处理器,而且可适用任何解决方案。
具体而言,Drivecore这种完全可配置的模块可以“搭建”L2至L5多个等级的自动驾驶技术,其中的核心部件均为标准件。由此看来,这套研发平台具有很强的灵活性,从项目管理以及成本控制的角度看来,均优于非模块化的自动驾驶技术开发。
与此同时,在伟世通于北京车展前夕接受汽车头条APP采访时表示,作为一家高科技公司,伟世通在自动驾驶领域中的研发是从L3级别开始的,并表示在研发过程中绝不会急功近利。至于目前,国内配有半自动驾驶技术(包含主动跟车等功能)的车型通常比普通产品售价高出2-3万,这一价格差距尚未能被所有消费者接受。
据了解,伟世通自动驾驶研发是植根于L3,并逐步向“两极扩展”,既能满足低阶要求进行成本压缩,同时满足高度自动驾驶的严苛需求,尽量避免增加消费者的经济负担。
通过上图,我们可以更为直观的看到伟世通如何利用模块化平台在L3基础上搭建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技术,但值得一提的是,未来三年内,伟世通的短期目标仍会是将L3及以下级别的自动驾驶系统,免费搭载到量产汽车上。
对此,伟世通自动驾驶首席架构师分析称,未来几年之内,自动驾驶技术将很有可能成为一项“常规配置”,业内“标配”自动驾驶会逐渐成为趋势。
与飘忽不定的“互联网思维”相比,迄今为止未将L4提上量产日程的伟世通却明显更加令人感到稳妥。由此看来,无论从成本控制还是从专业技术角度考量,科技公司与汽车厂商的合作似乎是目前自动驾驶技术路线的“最佳归宿”。
可以预见,自动驾驶技术发展的浪潮已然锐不可当,在汽车企业与科技公司针对自动驾驶的供应关系形成之后,自动驾驶的普及率将日趋提升。届时,自动驾驶将很有可能褪去如今神秘的“光环”,成为未来汽车的科技配置之一。而未来的汽车出行模式,也会随之向智能化、自动化的方向蜕变,即使不能做到完全脱离人为控制,也会将车辆行驶安全性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