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组技术是对企业生产的各种产品、零部件、零部件按照特定的相似性标准(分类系统)进行分类和分类,在分类的基础上组织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从而实现产品设计的合理化,制造过程和生产管理。分组技术通过识别零件之间的客观相似性并根据相似性准则对零件进行分类来达到上述目的。零件的过程相似性包括设置、过程和测量方面的相似性。
在上述条件下,可采用本组零件的典型工艺进行零件加工,可调整的工艺设备(工装夹具和量具)成组进行,无需设计工艺和单个零件的特殊工艺设备,从而大大减少了生产设置时间和设置成本的需要,也减少了重新调整时间。
采用成组技术不仅可以实现工件的自动化生产线流程化,还可以减少物料运输和工位之间的等待时间,以及成本,简化计划和调度。在流水线生产条件下,显然很容易实现自动化,从而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
必须指出的是,在成组加工的情况下,将形状、尺寸、工艺路线相近的零件组合成一个组,在同一批中制造,有时有些零件会比计划的日期早或晚完成,这样零件库存成本增加,但当整个成品制成时,这个缺点可能会消除。
1、成组技术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通过成组技术实现设计信息的重用,不仅可以显着缩短设计周期,减少设计工作量,而且为制造信息的重用创造了条件。
成组技术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不仅是零件图纸的重复使用,而且对于明确产品设计标准化的方向,提供方法和手段,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具有深远的意义。基于成组技术的标准化是推动产品部件通用化、系列化、标准化、模块化的杠杆。其目的是:
1)产品部件的简化,用更少的部件满足多样化的需求。
2)多次重复使用零件设计信息。
3)零件设计为零件制造的标准化和简化创造了前提。
根据不同的情况,零件的标准化可以分为零件主要尺寸的标准化、零件中功能元件配置的标准化、零件基本形状的标准化、功能的标准化。零件的要素,以及整个零件的标准零件。工艺标准化是在设计标准化的基础上实现的。
2、成组技术在车间设备布置中的应用
中小批量生产采用的传统“集群式”设备布局,由于物料运输路线的混乱状态,增加了管理难度。排列采用“打包单元”的形式,物料直接从一台机床流向另一台机床,无需返回,便于管理,简化了物料搬运工作,将运输工作量降至最低。
综上所述,基于成组技术的制造模式与计算机控制技术相结合,为多品种小批量自动化制造开辟了广阔前景。因此,集团技术被称为现代制造系统的基础。
在自动化制造系统中使用成组技术的作用和好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利用零件之间的相似性进行分类,从而扩大生产批次,实现多品种、中、小批量的自动化生产,具有小品种、大生产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益。
2)在产品设计领域,提高了产品的继承标准化、系列化和通用化,大大减少了不必要的多样化和重复劳动,缩短了产品的设计开发周期。
3)在工艺准备领域,由于采用成组可调的工艺设备(包括工具、夹具和量具),大大减少了专用工艺设备的数量,生产准备时间和成本也相应降低。由此产生的重新调整时间降低了生产成本并缩短了生产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