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智能网联汽车概念
智能网联汽车,是指车联网与智能车的有机联合,是搭载先进的车载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并融合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实现车与人、路、后台等智能信息交换共享,实现安全、舒适、节能、高效行驶,并最终可替代人来操作的新一代汽车。
“智能网联汽车”这一术语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克强提出,他同时也是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国家工信部智能网联汽车推进专家组组长。
作为“智能网联汽车”术语的提出者,李克强院士认为,智能网联汽车是“智能汽车”发展到新阶段的完整表达,是汽车与移动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相互结合、融合创新的重要载体。
智能网联汽车不仅推动我国三个万亿元级产业(汽车、电子通信、信息)的融合与升级,还将助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
智能车联网是人、车、路和互联网云平台的全方位的链接和高速信息交互的智能协同互联系统,基于5G技术的典型车联网应用场景主要分为3类:信息服务类场景、交通安全类场景、交通效率类场景。智能网联汽车利用搭载的车载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依托5G技术的低延迟、高带宽以及高可靠性等优势有利于未来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的交通系统的建设。
抢抓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智能车联网搭载智能化、信息化、网络化的交通体系可以有效改善交通运输中的安全隐患大、能源利用效率低、交通运输压力大等方面的问题,实现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建立新的产业生态。
2中国现实国情需要“中国方案”
智能网联汽车是全球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方向,已成为全球大国竞争的重要科技领域,也是世界各国抢占未来经济发展制高点的关键举措之一。
因此加快推动并促进智能网联汽车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发展的滚动型综合性产业政策体系,对中国抢占新一轮汽车产业变革制高点、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
年初,国家发改委联合工信部、科技部等共11个部委,共同印发了《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其中展望了到年,中国标准智能汽车体系全面建成、更加完善。
从总体目标来看,首先要建立自主可控的技术创新体系,其次实现智能汽车的产业应用,带来产业变革,最终解决社会重大问题,为我国从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迈进做重要支撑。
但对于中国来说,产业基础决定我国难以采用国际上以“单车智能”为核心的发展路径。
一方面我国不具备先发优势,特别是在高精度传感器、高性能处理芯片设计与制造、开发测试工具链等方面存在诸多卡脖子技术。
另一方面汽车在行驶过程中所需的通信、地图和数据具有极强的本地属性,需要国家统一的安全监管,因此难以直接复制引用国外技术。
智能网联汽车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汽车系统技术、集成技术三者融合组成,需要跨界协同、融合创新,但国际上没有成功方案可借鉴,因此对于中国而言,要想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实现“弯道超车”,必须打造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国方案。
智能网联汽车的中国方案是“车路云一体化融合系统控制”的技术路线,在系统定义、系统构型、核心算法、产品开发模式上都与国际上现有方案存在不同,因此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具有自身的特色和先进性,智能网联汽车的“中国方案”具有两大特征。
技术特征: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网、图”融为一体,能够实现协同感知决策控制技术功能,这是由中国在国际上首先提出。
本地和社会属性特征:智能网联汽车是具有强社会属性和本地属性的产品,在中国落地时,必须要满足和适应我国的交通基础设施和信息与通信基础设施使用和管理要求,包括交通法规、信息通信标准、信息安全与数据管理、相关产品标准等。
当前智能网联汽车已经在我国得到了极大的重视和快速地发展,并成功探索出一条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发展路径,一些重要的技术攻关和示范工程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逐步从全面落后和追赶态势,发展为与欧、美、日等汽车强国并跑,部分领域领跑的态势。
1.C-V2X体系快速发展,产业体系全球领先
智能网联汽车中国方案是依托C-V2X发展车路云一体化融合,因此C-V2X行业在标准体系建设、技术研发与产业化等方面实现快速发展。
一方面围绕C-V2X芯片、终端和系统全产业链,构建产业生态体系并实现全球领先;另一方面积极组织开展C-V2X“三跨”和“四跨”“新四跨”互联互通测试活动,验证C-V2X技术和相关标准,结合高精度地图和定位开展大规模网联应用。
2.关键零部件突破发展,技术发展与国际齐飞
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在整车集成、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等方面进步明显,关键技术与智能网联整车产业化节奏保持协同。
关键部件方面:毫米波雷达、车规级激光雷达、大算力计算芯片等已取得自主突破,国产芯片逐步代替国外芯片,实现产业的技术更新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其中在车载感知定位领域,华为、速腾聚创等企业发布的多款半固态激光雷达进入前装应用,整机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网联化技术方面:我国已形成C-V2X芯片、终端和系统全产业链。比如车载计算芯片,国内厂商已推出车规级AI计算芯片产品,在芯片算力、能效比等方面,与进口芯片产品差距缩小。
整车集成方面:我国主流车企已实现乘用车L2级智能驾驶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其中覆盖高速/快速路、城市道路、低速封闭环境的停车场(库)三大场景的自动驾驶功能开始在量产车上集中搭载。统计数据显示,年我国乘用车新车市场中具备L2级智能驾驶功能的车型销售.6万辆,未来,L3及以上等级量产型智能网联汽车将逐步有序进入市场。
3.多场景高等级智能网联车辆在多地示范运行
随着政策的放开,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实现从测试场到开放道路的重大突破。
截至年3月,全国近30个城市累计为80余家企业发放超过张道路测试牌照,开放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超过公里。在此基础上,我国主机厂、自动驾驶企业已经在物流、矿山、环卫、通勤等场景下开展了多样化测试与示范应用,探索商业化路径。
4.基础平台打通,全技术产业链形成
以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为代表的一批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基地和创新平台相继成立,从原始创新、技术成果转化到产业应用的全技术产业链生态正逐步形成。
该产业生态主要分为以下三个基础平台:
第一个基础平台是以计算为核心,汇聚芯片厂商、软硬件企业、主机厂,实现计算信息的有效流通,这方面的代表企业是国汽智控(北京)
第二个基础平台是以云控为核心,已经在北京亦庄、北京冬奥会、上海嘉定等地开展了城市级车路云一体化落地示范应用
第三个基础平台是以高精动态地图为核心,在北京首钢园区、亦庄等地实现高精地图与定位服务建设,打造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联合国内外企业实现技术升级与商业化应用,不断增强我国智能网联汽车的国际影响力和实力。
此外,智能化与网联化融合路径也逐渐成为全球共识。欧美最近两年提出的网联自动驾驶路线图和行业标准表明,通过车路云互联互通支撑自动驾驶发展的理念,正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可。
3亟待解决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也伴随着较为突出的问题亟待解决,例如政府监管难、数据标准不一、平台重复建设、商业模式缺乏等共性基础问题有待解决。
1.各平台断链建设,缺乏顶层规划和技术标准
以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车联网产业发展专委会为代表,我国多部委之间的协同机制已经形成,在协调解决发展重大问题、统筹推进产业发展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但是各平台之间断链发展,信息利用率低,因此各平台间各自定义建设,缺乏顶层规划和技术标准,未能充分发挥体制机制的协同性和系统性的发展优势。
2.跨行业平台信息互通性差,形成“信息孤岛”
智能网联汽车是汽车、电子通信、信息、交通等多行业融合创新的载体。但目前我国的车联网服务、交通管理、出行服务等行业云平台呈现独立“烟囱型”,开放性、可扩展性不足,各平台无法互联互通,从而导致产品技术方案创新性不足、基础设施建设重复、系统数据呈现“信息孤岛”等一系列问题,无法发挥出车路云融合的技术优势。
3.四大“安全天王”各立山头,政府监管难度大
我国现行的汽车交通法律法规是以传统汽车驾驶为主要内容,即驾驶员为责任主体对象。智能网联汽车的驾驶对象则转变为自动驾驶,因此在调查核实和责任认定等方面的适用中还存在诸多问题。
汽车智能化、网联化发展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会产生诸如未经授权的个人信息和重要数据采集、利用等数据安全问题,网络攻击、网络侵入等网络安全问题,驾驶自动化系统随机故障、功能不足等引发的道路交通安全问题,以及在线升级改变车辆功能、性能可能引入的安全风险。
目前分管各细分领域安全的部门“各自为政”,标准不一,都极大增加了政府监管成本和难度,对于产业健康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力。
4.产业生态不完善,良好商业模式尚未形成
智能网联汽车商业模式方面,缺乏直击需求痛点的典型网联化功能应用场景,收益群体不清晰导致无法商业闭环,难以形成良性的商业化迭代。
4智能网联汽车未来发展规划
对于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未来发展建议:
首先,加强顶层设计,发挥战略路线的顶层引领作用。
其次,加强技术研发,突破“卡脖子”核心技术突破。
最后,加快搭建新型开放的配套设施,形成跨行业协同发展合力。
在此基础上,搭建统一的云控基础平台架构与标准体系,是实现全国协同统一的车路云融合的智能网联汽车发展落地的重中之重。
云控基础平台是国家战略性基础设施,云控基础平台将打通“云管端”各层级、“车路云网图”各环节“关口”,从而避免多个云平台出现“烟囱式”、信息孤岛和重复建设等弊端,是推进商业运营和创新商业模式的中心组件。
云控基础平台将独立的自动驾驶、智慧出行、智慧监管、应急智慧等云平台资源进行整合,搭建了面向不同应用需求的“中心云-区域云-边缘云”架构,通过分层分级云架构解决不同平台的应用需求,从而发展成为逻辑统一、物理分散、分层解耦、跨域共用、开放运营的立体网状生态系统。
面向不同的应用需求,云控基础平台进一步延伸出多个关键产品,包括:可运营的云控基础平台、可开放的开发者服务平台、综合性的大数据支撑平台以及可信任的安全防护平台。
云控基础平台是政府、行业、产业创新发展的需求,也是解决智能网联汽车、智慧交通、智慧城市长期健康运行的关键基础设施。
一方面云控基础平台及相关产品提供的服务能力贯穿“车-路-云-网-图”,融合基础资源,为政府和行业提供战略性基础性平台;
另一方面云控基础平台安全防护体系提供贯穿“车、路、云、网”的主动安全防护能力,提供数据安全治理等能力,支撑政府监管。
为更好地推动国家智能网联汽车云控基础平台建设,在政府和行业机构的大力支持下,由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主导成立国汽云控科技有限公司,成为云控基础平台理念发起者、倡导者、践行者。
公司首席科学家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智能网联汽车”及“中国方案”提出者和推动者李克强担任,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副主任,国汽(北京)智能网联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辛克铎担任CEO。
两位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领军人物担任公司带头人,联合带队研发推广智能网联汽车及相关行业发展所需的云控领域特定标准件和产品,解决跨域、共性、基础、关键技术难题,用数据驱动,推动汽车产业互联网发展。
智能网联汽车是推动汽车、电子、信息通信以及交通运输等多个领域未来新态势发展的关键,对于国民经济、政府规划、行业发展等方面均具有重大意义。
“车路云一体化”方案正是立足中国国情特色的发展新思路,建设以云控基础平台为基础的控制中心可以协调各平台与各部分的功能,将整体功能发挥到最大。
国汽云控科技有限公司将从企业、人才、行业创新发展、行业收益增加以及产业形象树立六个方面为行业注入强劲发展动力,推动并引导行业创新,增加实体与数字经济收入,势必会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