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破浪前行

时光的年轮刻下奋斗的足迹,历史的巨手翻开梦想的新篇。

适应新常态、抢抓新机遇、谋求新发展,舒展今日雄关画卷,绿色、创新、活力跃然而出,一幅幅转型升级、提质增效、行稳致远的图景正次第精彩呈现。回首奋斗历程,展望美好前景,全市发展基础更加坚实、发展动力更加强劲、发展态势更加向好!

攻坚破难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察势者明,趋势者智。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新时代,标注了我市发展的新方位。着眼高质量发展、聚焦特色优势、加快工业转型提质,成为必然的选择。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不断夯实工业基础,加大工业基础投资力度,突破制约企业发展的核心技术瓶颈,致力于改造钢铁、有色金属、化工、装备制造等传统产业,不断研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加强传统优势产业与上下游产业的合作对接,通过产业链纵向延伸、技术链创新拓展和价值链耦合发展,初步形成“冶金——循环经济——装备制造”“光伏发电——电解铝——铝制品加工”两条千亿级产业链。工业门类更加齐全,主要工业产品种类由“十二五”末的余种增加至“十三五”末的余种。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年的1.2%提升至年的2.8%。工业转型提质在关键环节、关键领域实现了新突破。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围绕“如何交出高质量发展的合格答卷”这一主题,我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狠抓创业创新平台建设和主体培育,全市累计建成省级技术中心4个,市级技术中心1个,省级工业设计中心5个,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户,市级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3个。以酒钢集团、索通公司等为典型代表的企业,依托技术进步,创新能力逐年提升。技术创新增强了企业发展的动力动能,为转型升级作出了有力贡献。

蹄疾步稳项目建设稳步推进

项目是第一推动力,没有大项目就没有大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通过完善一系列政策体系,掀起了新一轮抓工业、促发展的高潮,一批有利于工业结构调整的重大项目建成投产达效。

近年来,我市牢固树立“项目为王”鲜明导向,立足市情实际,围绕建链、延链、补链、强链,确定了“2+6+N”产业集群发展思路,共谋划储备总投资亿元的项目个,今年计划实施个、年度投资亿元以上。

为了全力协调解决开复工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推进项目建设各环节全面提速,我市全面落实市级领导包抓、联审联批、专班推进等机制,深化帮办服务,为项目建设提供全周期“管家式”服务。今年以来,我市举行2场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全年计划建设项目个,复开工个,复开工率68%。

我市以发展壮大“2+6+N”产业集群为突破口,大力推行重点产业链链长制,成立8条产业链工作专班,制订《精准招商引资实施方案》《承接产业转移招商引资工作方案》,精准开展招商引资突破行动,赴广东、浙江等地招商考察,对接洽谈冶炼废渣综合处理回收、大截面铝合金模架标准件生产基地等项目,积极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加快推动索通低碳产业园、甘肃甬金22万吨精密不锈钢板带、“十四五”第一批万千瓦光伏发电等重点项目落地实施。

一个个重大项目,如同一根根坚实的桩基,支撑起我市高质量发展的美好明天。

完善功能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走进我市各乡村,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片整洁划一的房屋,一排排崭新的太阳能路灯,一个个分类式垃圾箱、垃圾桶……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优美的环境尽现眼前,农村的生活更加城市化,农民的脸上荡开幸福的笑容。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始终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突出位置,坚持“围绕城市发展农村、服务城市富裕农民”的理念,推动“三农”各项事业全面发展。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大力实施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三年倍增行动。年我市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达到4.88万亩;瓜菜、制种等高效经济作物种植面积3.8万亩,较上年增长11.8%。畜牧业生产形势较好,全市畜禽总饲养量达到48.7万头只,同比增长1.4%。与此同时,8个示范村和文殊镇乡村振兴示范镇建设等5个续建项目全部开工,祁牧乳业奶牛胚胎移植技术研究项目正在开展群体种质现状调查,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有序开展,产业规模化发展基础不断夯实。

为了不断激活乡村旅游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一池春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借助城市强大的消费动能,在提升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扶持农家乐、乡村民宿提档升级,深入挖掘“五小产业”品牌,举办农事节会,打造乡村旅游新业态方面持续用力、久久为功。

保障民生发展成果惠及人民

群众幸福是最大的民生。

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不断将发展成果转化为民生福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对民生的追求,不仅体现在日新月异的城市建设中,也洋溢在每位市民幸福的笑脸上。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接续奋斗,“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让人民群众拥有满满的获得感和稳稳的幸福感。年我市财政支出的83%用于民生,民生及社会事业累计支出24.2亿元,年初确定的省、市为民实事项目全部完成,全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5%、7%,绝对值继续保持全省第一。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绿水青山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今年1—5月全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3.24,全省排名第3;优良天数天,占比83.4%。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地表水、地下水水质达标率%,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

盛夏时节,漫步于东湖生态旅游景区,葱茏的树木,娇艳的鲜花,与波光粼粼的湖水相映生辉,构成一幅美丽的绿色生态画卷;登上西部明珠气象塔,碧湖清波荡漾,绿水九曲蜿蜒,令人心旷神怡;走进嘉峪关新城草湖国家湿地公园,天空湛蓝、芦苇片片、草长莺飞,各类鸟儿或在空中翱翔,或在水中踱步,或在芦苇间穿行,湖波水草、珍禽飞鸟伴着梦幻沙韵,映入人们眼帘的是一幅美自天成的多彩画卷……这是我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闪光注解。

接续过往,历史长河将留下奋斗者的不朽业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市正向着“打造省域副中心、建设西部明星城”的奋斗目标奋进,以更加坚实的步履,奋力谱写雄关大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崭新篇章!

融媒体中心记者:朱玲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gx/5150.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