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创新能力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教育和环

毫无疑问,当今时代最鲜明的特征便是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人的生活、学习、工作内容与方式的快速变化,最迫切的愿望是涌现大量知识创新人才支持知识社会的高速运转。人类的创造及创新实际上是无所不在的,或者说,人类社会的一切,无论是物质文明、还是精神文明,都是人类创新的产物。

根据已有的研究表明,人的创新能力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教育和环境。环境可分为社会环境和自我环境,关于自我环境的影响作用将在后面章节详细讨论,在这里着重介绍社会环境的影响作用。

按逻辑分析,教育与知识相关,环境与社会相关。知识模式的变化和社会秩序的变化影响着大学,相应地,深受教育影响的人的创新能力发展也受知识模式变化和社会秩序变化的双重影响。知识模式是影响社会和人的发展的形式。

不同的社会模式与秩序,区分出了与具有某一性征的社会模式相对应的人的实际社会生活状况和自身的存在状态,这种社会模式不具有选择性,是一种历史发展的必然,一旦某种新的性征出现,则意味着人和社会就有了进一步变化和平衡的空间,为了弥合这一空间,需要找到一个合适的契机,这一契机总是指向社会的新性征。

在知识社会,这一契机便是知识的不断创新。实现知识创新本源上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人。

知识经济的出现标志着人类知识成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首要因素。而知识经济时代所说的知识不仅包括信息知识,而且包括迄今为止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知识,它是人类长期实践活动的经验积累,是人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

知识经济的发展,一方面是人努力发挥其能动性的结果,另一方面知识经济必将为人的发展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同时,知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也有赖于人的素质的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

正如日本学者堺屋太一所说,目前进行的新技术革新“其主要目的是通过产业的多样化与信息化,进一步增加“知识与智慧的价值'的同时,节省资源,减少物质消耗。换句话说,目前进行的技术革新,将给社会创造更多的“知识与智慧的价值'”。

如果说,工业经济是标准化和专业化的生产方式,强调大批量、单一产品和高效率,那么知识经济的生产方式则与之相反,它采用非标准化、小批量、多品种,当然也是高效率的生产方式,这一生产方式则更能适应社会发展中人类日益增强的个性化需求。

刚刚进入知识社会,人的创新能力发展并非顺利,因为新旧环境交替,旧有的社会印记自然带来一些无法回避的干扰,比如体现于教育中的工业化社会标准,趋同化、同质化的人才培养方式,知识分层带来的能力分层,工业化社会导致的社会职位过度竞争,过分强调外部评价准则而忽视了人的内在创造潜能的自由发展等等,这些反映时代发展要求的育人特点是否能够带来人的创新能力发展,则有待检验。

“人的个性越鲜明,越多样化,越能促进社会文明的进步。自由个性的充分展示是人本社会的基本特征。”这表明,全面发展的个人是潜能与天赋得到充分发展的个人。

法兰克福学派的马尔库塞以一种批判的视角揭露了工业社会中人被物化的现实。他指出,工业社会是一个新型的极权主义社会,因为它成功压制了这个社会中的反对派和反对意见,压制了人们内心中的否定性、批判性和超越性的向度,从而使这个社会成了单向度的社会,使生活于其中的人成了单向度的人。

由于工业社会对技术和物质的崇拜,使学校教育所培养的学生同样不幸而沦为“单向度的人”工业社会的教育模式是工业社会的生产方式在教育中的体现和应用,它的显著特点是像生产加工标准件一样教育学生。

“为了准备青年进入劳动力市场,教育家设计了标准化的课程,标准化的智力测验,学校升学原则、入学条件、学分计算也都标准化了。”标准与创新相对,标准强调统一、精确,创新强调批判、灵活、求异,建立在个性彰显的思维基础上,包含在知识与信息的加工过程中。

这里的知识不仅包括显性知识,也包括意会性的默会知识。默会知识使个体能以个人的方式理解、感悟、洞察事物,默会知识包含于经验检索、情景再现、猜测评估、感知顿悟、综合处理等程序和过程中,并主动参与实践性活动,通过切身体验获得。

工业化社会的生产、分工、合作模式使得教育趋于专业化、模式化和理性意义上的显性知识的传播、学习为主,在实证主义原则指导下,默会知识遭遇合法性危机,人的主动意识、自我反思能力受到制约,意义性知识旁落,导致人的发展片面化,这有悖于人的认知、创新等能力的激发。

而从知识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来看,显性知识与意会性的默会知识将走向统一,统一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之中。工业化社会的影响将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的不断深化将逐渐淡化;人的工具性发展也将转向多选择的自由、协商、自省的能动性的发展;社会的价值功能与人的发展功能的契合性将有待越来越高。

如果说在工业社会,与知识非均衡发展相伴随的人才培养方式是新时期人的创新能力发展的悖论之一,那么,对应于工业化社会的职位的过度竞争这一事实也强烈影响着创新的自觉,竞争的力量淹没了个性自由发展的萌动,成为影响人的创新能力发展的第二个悖论。

从我国的情况来看,社会整体注重和追求人才的数量,人才的培养规格也随之而被规定,主要是适应量的追求目标:大学扩招之后,人才质量成为教育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gx/3599.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