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口罩国家标准突然发布,90以上的口

治疗皮肤病最好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al/180416/6172003.html

史上第一个儿童口罩推荐性国家标准在疫情期间出台,发布时间-05-06号,实施日期-05-06号,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从来没有一个标准这么“高效”的发布,发布时间和实施时间是同一天,这是不打算给检测机构留时间去准备吗?人家老大哥GB-《呼吸防护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更新后发布时间-12-31,实施日期-07-01,间隔半年。它的“亲哥哥”GB/T-《日常防护型口罩技术规范》发布时间-04-25,实施日期-11-01,间隔半年。它的“小哥哥”YY-《医用外科口罩》发布时间-12-31,实施日期-06-01,间隔1年5个月。

现在请问哪家检测机构可以测试儿童口罩技术规范GB/T-标准?多家检测机构一脸懵逼,相关检测设备没有,儿童头模没有,检测夹具没有,只有一个标准,现在不能检测,请问发布和实施后有何意义?

抢时间做任务么?毕竟拖了这么多年了,数据未经过验证,头模与真人的适配性有多少不知道?还是说以后大家就拿头模去开发口罩就好了?最后东拼西凑出来的东西,你还得用,这就是现状。

首先此标准仅适合6岁及以上儿童使用,3岁及以下儿童确实不适合戴口罩,对早期儿童的肺部功能和发育有影响,但是4-6岁之间的儿童也不适用,这个年龄段的儿童更加需要保护,市场需求很大,如何解决?靠权威机构的儿童团标?还是企业自行的儿童企标?也只能这样了。

(本文重点讨论此标准中的儿童防护口罩)

一句不应明显影响视野带过,此标准最大的问题在于没有视野检测指标,这个是安全性的问题,儿童防护口罩安全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何取消视野指标,是利益输出,还是参与标准制订单位的产品有此类问题?

GB-口罩下方视野≥60°,GB-更新后口罩下方视野≥35°,GB/T-口罩下方视野≥60°,视野数值越高,佩戴口罩视线越开阔,视野数值越低容易摔跤,唯独到儿童防护口罩这里取消了视野,是不是意味着儿童防护口罩上面做两个兔子耳朵,就算挡住视线了,但是检测出来就是合格,没毛病。

这个问题值得深究,要真心为产品安全性着想,是否要轻易去掉这么重要的指标,如何谈检测具备较强防护性能的儿童口罩?

口罩分为防护口罩和卫生口罩,一个标准号里面装了两个标准,节约了标准号,提前占领了市场。包装产品需要备注清楚自己是什么口罩,消费者不知道。

平面口罩属于卫生口罩范畴,立体口罩属于防护口罩范畴。疫情期间很多无知厂家,拿平面口罩去做GB/T,过了就是假报告,没过就是真报告。

防护口罩和卫生口罩本质是不一样的,所用的指标也不一样。这一点,需要特别注意区别开来,细分市场,但也容易让市场混乱。

数据指标中大部分都是“亲哥哥”GB/T和“小哥哥”YY的内容,新增加/优化的部分为:

1.可迁移性荧光增白物不得检出(可迁移性荧光增白剂是一种荧光染料,在非织造布中加入荧光增白剂可以改善非织造布的外观,使布料洁白,但是可迁移性荧光增白剂可能会对人体造成一定危害),看到表面过分白的口罩不要买,告诫厂家材料太白不要碰;

2.环氧乙烷残留量EO从YY中的10ug/g要求提成至2ug/g(有毒类气体,经呼吸道吸收,易透过衣服、手套而被皮肤吸收)是好事情,标准提升了。

但是环氧乙烷残留量多少都有危害,尤其是对儿童,能不买环氧乙烷灭菌的口罩,就尽量不要买。但是目前的灭菌方式或多或少都有问题,紫外线和辐照方式,易使过滤材料性能衰减,需要寻找更为安全的灭菌方式。

3.无意义的鼻夹耐折性,每次对折鼻夹,是完全对折,还是顶端触碰对折,没有明确规定,很主观的测试。但是采用包芯鼻条的儿童口罩,需要加强鼻条强度,这样就会带来鼻夹过硬导致口罩安全的问题,说真的,这个指标没有什么意义,一次性口罩而已,要戴20次?

4.牛逼的呼吸气阻力:按照GB/T执行,儿童防护口罩,流量(45±2)L/min,呼气阻力和吸气气阻≤45pa,对应85L下即85pa,这点对口罩的气阻性能提升十分明显(GB-KN/pa,GB/T-ABCD级pa,GB/T-儿童防护口罩45pa虽然在45L下测试,换成85L结果也比GB/T-提成一倍的口罩气阻性能,在儿童口罩面积普遍比成人口罩面积小的情况下,提升一倍的性能,大写的牛逼,这是要把国内做口罩的新厂,没钱,没技术,没发展的都逼死,个人估计90%口罩厂家都会被逼疯,99%的新口罩厂不知道怎么做)。

此标准的性能要求,对儿童防护口罩的结构设计和过滤材料的选择非常有讲究,这里可以淘汰大部分无研发技术的口罩厂家。以后要避免和儿童防护口罩在呼吸气阻力上让公众产生误解,教育消费者的代价很大,建议厂家配套同系列成人口罩产品,同时标注85L下气阻和45L气阻。

5.不经过数据验证的防护效果:按照GB/T-执行,继续吐槽,检测流量从成人(30±1)L/min下降到儿童20L/min,达到90%防护效果(GB/TA级中重要指标)还是有难度的,尤其是儿童口罩面积普遍比成人口罩减小的情况下,还需要考虑儿童防护口罩和头模的贴合程度,需要在儿童防护口罩的密合性上下功夫,这里会淘汰掉市面上大部分口罩厂家的儿童防护口罩产品,尤其是新口罩厂。去买一个儿童标准头模或者智能头模设备,对产品开发有帮助。

6.不经过数据验证的儿童防护口罩过滤效率;按照GB/T-中附录A规定执行,儿童防护口罩按成人的过滤效果检测方案执行,开玩笑吧?

2个月折腾出来的儿童口罩果然是应急标准,有没有做过实验数据验证,做过多少实验数据验证?盐性颗粒物NACL的测试标准为30mg加载后不低于95%或者出现拐点(最低点)不低于95%,就儿童这么小的面积去测试,气阻还要控制在45pa(45LPM),说白了,拿一款气阻85pa以内的KN95口罩就行了,但是人家那是成人口罩,你是儿童口罩,面积小很多,这里又会逼死一群口罩厂家,这个儿童口罩标准,不是为中国90%的口罩企业准备的,是为了淘汰中国90%的口罩厂家。

7.奇葩的一个标准,四种检测流量:防护效果测试流量20L,通气阻力30L,呼吸气阻力测试流量45L,滤效测试流量85L,一个标准四种不同的流量,这思路世间罕有,这是要累死实验员的节奏吗?做实验的人会怀疑人生的。

(这里需要智能头模才能测试,据说被独家垄断的生意)

本次儿童国标的发布,很仓促,2个月的时间弄出来一个儿童口罩标准,更像是一个应急标准,去年无实质性进展,本人供样2次,提供过2份儿童口罩研究报告(知乎可翻看),中间的过程充满了现实和不公平,这标准不是一个站在儿童立场上的好口罩标准,更谈不上有多专业,很多内容经不得深入推敲。到最后由于时间紧迫,拿来主义+东拼西凑,才有了今天的东西,不完美,但是总要执行,希望未来的更新版本可以站在儿童的立场上多考虑问题。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gx/2752.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