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运营商行业研究战略聚焦,云计算迎来高

(报告出品方:中信证券)

格局变化:运营商地位快速提升

运营商的云计算收入快速增长,行业竞争力和地位显著提升。收入:我们看好未来运营商云计算收入增速高于互联网云厂商。最近三年,国内云计算市场竞争格局、行业成长主要驱动力等出现明显变化。具有互联网背景的云厂商收入增速大幅放缓,而以天翼云、移动云为代表的运营商云收入增速显著超出行业平均。年,移动云、天翼云、联通云收入分别为亿、亿、亿元,均实现高速增长。根据三大运营商Q3公开业绩交流会,预计年三大运营商的云计算收入均可以实现翻倍增长。考虑到运营商云计算在云网融合、渠道下沉、自研能力、安全可信等方面的综合优势,我们预期,运营商云计算业务-年仍将保持高速增长,收入增速将显著领先互联网云厂商。

份额:天翼云IaaS国内排名第三,移动云排名第六,运营商云市场份额快速提升。年10月26日,IDC发布的《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上半年)跟踪》报告显示:年上半年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整体规模(IaaS/PaaS/SaaS)达到.8亿美元。其中IaaS市场同比增长27.3%,PaaS市场同比增速为45.4%。从IaaS+PaaS市场来看,年上半年同比增长30.7%。根据IDC数据,年上半年,天翼云IaaS份额同比增加1.4pcts至11%;IaaS+PaaS份额同比增加1.1pcts至9.4%,天翼云IaaS跃居国内第三位,移动云laaS+PaaS排名提升到国内第六。

资本开支:运营商持续加大对算力网络及云计算领域的投入。中国移动:年公司预计资本开支约为1,亿元,算力网络资本开支约亿元。中国移动预计截止年末,公司对外可用IDC机架将达45万台(全年增加4.3万台),预计累计投产云服务器超66万台。中国电信:公司预计年资本开支亿元,产业数字化投资占比从19.9%提升至30.0%、绝对额增加亿元。中国电信预计全年新增IDC机架4.5万台、新增云服务器16万台。中国联通:年全年公司算网投资预计达到亿元,同比提升65%;全年算力规模预计提升43%,云投资预计提升88%,MEC节点预计超过个,覆盖城市超过座,全年IDC机架有望达到34.5万架,较上年底增长3.5万架。

互联网厂商资本开支有所走弱,Q2,阿里、腾讯、百度的资本开支总和同比下降21%,我们预计运营商在云计算基础设施领域的资本开支增速将显著高于云厂商。

行业趋势:上云加速,兼顾效率与安全

市场规模:万亿市场,快速增长

全球公有云市场持续扩张,预计年规模超万亿美元。从全球范围来看,年公有云市场规模达3,亿美元,同比+32.4%。其中,年IaaS和PaaS市场规模同比增长约40%,SaaS市场规模同比增长超20%。根据Forrester预测,年全球公有云市场有望达1万亿美元,-年全球公有云市场规模CAGR约25%。

预期中国公有云市场增速高于全球增速。根据IDC,年中国公有云市场规模达.2亿美元,IaaS、PaaS、SaaS占比分别为62%、15%、23%。根据IDC预测,-年,中国公有云市场会以复合增长率30.9%继续高速增长,增速高于全球公有云25%的增速预期。预计到年,中国公有云市场规模将达到.6亿美元,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的全球占比将从年的6.7%提升为9.9%。

技术趋势:开源为基,自研加速

对于云厂商的IaaS服务而言,最核心的是功能是通过将服务器、存储与网络资源实现虚拟化。所以核心的底层技术就是IT硬件资源的虚拟化技术以及调用虚拟化资源的云基础架构的搭建。目前具备这种虚拟化功能的技术超过几十种,其中有四种虚拟化技术是当前最为成熟而且运用最广泛的,分别是:VMware的ESX、微软Hyper-V、开源的Xen和KVM等。目前大多数公有云厂商选择开源技术Xen和KVM(现在以KVM为主流)。就云基础架构而言,海外公有云龙头AWS、Google、Azure均采用自研的产品技术体系。国内除阿里云采用自研飞天系统外,其他厂商大多采用开源Openstack架构或者基于OpenStack的二次开发。

从底层技术看,自研或开源不构成厂商进入云计算领域的绝对壁垒,但自研更具竞争优势。当前国内外头部云厂商中,AWS、Azure、谷歌云和阿里云采取自主研发战略,在安全、性能和兼容性等方面更具保障,但对资金实力和投入周期也有更高的要求。而腾讯云和华为云采取开源架构,尽管进入门槛较低,但缺乏自主可控性也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尽管厂商可以通过开源的方式快速进入云计算领域,但中长期来看,自研能力将构筑更为稳健的竞争力。

在云计算领域,软件生态是长期竞争关键。基础设施层面,运营商云依靠母公司资源,在网络节点、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层面具备覆盖范围广、成本低廉的优势,因此我们判断运营商将持续扩大在IaaS层领域的优势。产品层面,互联网云厂商依靠出色的软件开发能力,在PaaSSaaS的开发敏捷度等方面更具备优势,因此我们判断互联网云厂商在上述领域的竞争优势与市场份额仍将维持稳定。生态维度层面,互联网云厂商经过数年发展,已经形成较为成熟、丰富的服务与产品生态,而运营商云由于起步晚、母公司机制等因素,生态相较互联网云仍存在不足。

PaaS生态构建至关重要:PaaS能力逐步取代IaaS成为客户选型的关键。我们认为,随着云计算接近20年的发展,各家厂商(尤其是中国厂商)IaaS层已经没有办法给客户带来显著的体验差异。年,头部以外的云厂商故障率高,彼时客户愿意给SLA超过99%的云服务器主机付费。但现在,各云厂商的主流产品SLA已经都到99.5%以上。云服务的稳定性已经成为最基本的要求。因此,能否在IaaS基础上为客户提供更多的服务至关重要。尤其是对于中长尾互联网客户以及行业客户而言,客户并不十分明晰“上云”能够给企业业务带来什么价值。而PaaS层的产品直接与公司业务和数据体系相关,能够紧密贴合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战略。

国内需求:上云加速,兼顾效率与安全

行业增长动力从互联网向传统企业客户切换

国内互联网产业:行业发展趋于成熟,新增上云需求显著放缓。经过过去数年的高速发展,国内互联网用户渗透率已经超过70%,意味着在没有技术创新的刺激下,用户流量将逐步趋于平稳。同时从商业模式来看,与云计算需求密切相关的电商、网络视频等主要行业的渗透率持续走高,并且主要的运营模式、技术能力基本走向成熟,因此对于互联网公司而言,在没有新的商业模式与技术的大幅变革前,云与IT相关的开支将逐步从扩张期走向稳定阶段。阿里云的非互联网行业客户收入强劲增长,互联网客户收入下降。根据阿里巴巴财年中报的表述:“我们的云业务分部收入同比增长反映非互联网行业的强劲收入增长,主要由金融服务、公共服务及电讯行业所驱动;部分被互联网客户的收入减少所抵销。互联网客户的收入减少主要来自一个头部互联网客户因非产品相关要求,已逐渐停止于其国际业务使用我们的海外云服务,以及在线教育客户的收入减少,及中国互联网行业其他客户需求减少所致”。

互联网需求:在市场中的份额持续回落,需求结构趋于稳定。经过前期的高速发展与扩张后,互联网在国内云计算中的占比开始逐步回落。在IaaS与PaaS中的比重从年的接近50%回落至年的40%左右,并且主要集中在视频、电商、游戏等领域。从市场份额来看,阿里、腾讯等头部云厂商充分享有互联网与泛科技公司高速扩展的红利,并在电商、视频、游戏等多个自身擅长的领域快速增长,但随着互联网本身拓展步伐的放缓,以互联网作为主要客户的BAT等云厂商增速便自然回落。

传统企业客户逐步成为上云主力。我们从北美的经验看到,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持续推进,传统企业亦存在较为广阔的上云空间,但上云路径、方式以及诉求与互联网企业存在较大的差异。中美对比:传统企业上云潜力更为突出。从全球维度看,美国IT开支占GDP的比重是中国的4倍,意味着我国相较发达国家仍存在客观的IT增长潜力。远期维度,云计算客户结构应与企业IT支出结构基本一致。从结构上看,传统企业已经成为美国云计算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从IT开支的细分领域看,云计算与企业数字化是增长最快的两个领域。回到中国市场,年公有云与私有云市场持续高增长,但我们也相信,参考美国市场的经验,主要的增长驱动力正在从互联网与科技公司向更广泛的传统企业切换。

国内需求:上云加速趋势凸显,传统企业上云的步伐有望加快。从IT开支情况来看,我国不同领域整体呈现稳中有升的态势。从市场规模看,泛企业的IT开支依旧占据大头,后续随着数字化以及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成长性有望持续增长。从云渗透率来看,互联网及其他实现了高速增长,未来随着底层IT架构的逐步完善,政务、金融、泛企业上云的步伐将持续加快。

不同行业客户需求差异较大

1.政企客户:自主可控&系统安全是关键,性能满足基本使用。上云路径:政企客户更倾向于相对折中的混合云路线。出于对既有IT系统保护、数据安全考虑等,政企客户更倾向于折中的技术路线,混合云是最可能的选择。根据年IDC进行的调研,73%的受访企业认为云原生技术的部署与运行环境从单一云环境向混合云、多云环境(多种公有云环境,多种私有云环境,或不同公有云与私有云环境的混合)演进。相较于单一公有云或私有云环境,混合云的部署架构更能满足企业核心业务系统实现平稳过渡、负载的弹性伸缩以及容灾等要求。例如,客户可以将面向客户交互的业务以及互联网业务部署在公有云上,将核心业务系统通过私有云环境部署。

规要求:政企客户对安全和预算的要求更为严格。国内政企客户除实际业务需求外,仍然面临较为严格的审计与预算审批,这使得政企客户在上云时必须考虑:1)合规要求。对于此类客户,由于所处行业的特殊性,部分数据较为敏感,同时政策端持续加强对核心数据的保护,使得此类企业上云需要考虑安全与合规要求,厂商选择具备一定的合规考量。2)成本要求。对于政企客户,内部对于预算的控制、用途以及部署milestone的要求更为严格,因此对云的产品通常以招投标的形式进行。也由于上述要求,政企客户的上云路径相较混合云模式也更为复杂,这也是当前此类公司无法快速上云,短时间快速拉高整个市场规模的重要原因。

2.大型互联网客户:对公有云SLA质量要求最高,存在自建公有云的可能性。互联网需求:IT架构敏捷性+高SLA质量。由于大型互联网客户业务体量大,对系统同时承载正常使用系统功能的用户数并处理多种需求的能力具备较高要求,因此IT架构的敏捷性与公有云SLA质量十分关键。从泛互联网行业云原生技术应用的重点场景来看,通过服务网格提升运维自动化水平占比超90%。此外,当需求超过10万台服务器时,大型互联网客户将考虑自建公有云。

3.中长尾互联网/行业客户:PaaS层赋能能力+云交付效率+系统安全。中小互联网及行业客户需求:重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gx/2744.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