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
进入“十四五”,航空工业陕飞全面承接航空工业部署要求,紧抓航空工业跨越发展重要机遇,全力践行新时代军工企业使命责任,围绕党的建设、改革发展、创新驱动、综合保障、民生工程等五个方面工作,大力实施基础管理深化、核心能力强化、人力资源优化等“三大工程”,带领全体干部、职工激情超越,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攻坚克难,齐力奋战,为全面完成年度科研生产经营任务、实现保“A”目标做出不懈努力。
管理创新增强高质量发展活力
基础管理是衡量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推进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本保障和支持。按照“提升—深化—固化”管理改进工作思路,结合企业现状,陕飞以补短板、强弱项、提能力、促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将基础管理提升作为“三大工程”重要内容之一,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推进AOS管理体系和精益单元建设、深化改进成果并固化应用,着力提升运营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促使企业基础管理实现大跃升。
将AOS管理体系建设和基础管理提升作为“一把手工程”,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头雁作用”。陕飞各单位党政领导高度重视、亲自部署,动员发动各方积极补差距,如为推动AOS管理体系正式运行,以达到航空工业“铜牌”水平为目标,对标评价标准,梳理短板弱项,明确建设任务;通过开展“一把手讲AOS”活动、设立百万管理创新奖励基金、建立“1+3+N”顶层推进机构;营造管理创新浓厚氛围,激发基层管理创新积极性,构建形成责任清晰、各负其责、执行有力的“1+3+N”领导机制,层层压实责任,强力推进AOS管理体系;深入分析流程与信息化匹配性,实现已有系统与流程完全匹配,对信息系统未覆盖流程进行需求分析,规划信息系统建设方案,实现流程贯通应用,有效促进AOS体系与IT融合。一系列工作全面铺开,促使AOS管理体系建设收获颇丰,尤其是管理体系全面正式运行更是让流程信息化落地速度加快,实现了业务刚性、规范和高效的运行。
以“%精益单元通过‘达标’验收”为目标,结合试点经验,强力推进精益单元建设。陕飞按照产品“分族、分类、分单元”原则,梳理完善精益单元建设全景图,优化完善精益单元建设规范及成熟度评价标准,为精益单元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建立健全单元建设管理机制,通过陪伴式辅导、现场式交流、达标式考核等方式做好方案评审、过程指导、评价验收等工作;构建精益单元建设专业人才队伍,分对象、分层次持续开展精益专项知识培训。如组织钳焊厂、部件厂等精益单元建设团队赴中航西飞参观学习,开展内部培训交流活动,促进精益单元建设顺利推进。而钳焊厂、非金属厂、部件厂、大运厂等各精益单元建设单位则按照公司整体部署规范精益单元建设梳理业务流程,强化职责分工,加大系统建设,从管理指标设定、工艺管理、生产运营、绩效管理、持续改进等多方面入手,剖析现状,识别问题,制定措施,强化整改,固化管理模式的同时,力争高质量、高效率、低成本、准时化交付产品。
对标航空工业一流管理提升行动,持续开展项目深化和成果固化工作。通过实施“设计研发、制造技术、生产管控、服务保障、供应链管理”五大核心能力建设,陕飞力促一流管理提升行动与基础管理提升有机融合;推进核心能力建设中,自上而上坚持以目标、问题、标杆为导向,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和模式,优化工作流程,并将好的做法及时固化到制度中,促进各项工作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结合管理应用实践,积极组织人力开展管理创新项目撰写申报工作,其中由陕飞遴选的《基于“目标牵引、风险管控、靶向考核”的生产计划管控体系构建》及《航空制造企业基于协同管控的标准件开架管理》等两项成果不久前荣获航空工业第十三届管理创新成果奖,其成果实践不仅总结、固化了管理过程中体系构建、流程优化、制度建设、推进应用等方面的创新做法和成效,更为积累管理经验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技术创新筑牢高质量发展根基
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是提升产业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陕飞领导高度重视技术创新工作,以问题为导向,加大技术攻关、小改小革力度,在着力解决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及提高产品质量、生产效率等问题方面精准发力,如加快企业构建科技创新体系,增强全员科技创新意识,营造科技创新氛围,建立科技创新机制,夯实科技创新基础,支撑技术进步和保“A”任务完成。工作中更是要求设计研发、制造技术、生产管控、服务保障能力全面精准提升,培养技术创新敢为人先、引领发展的决心和信心。同时,规划技术创新重点内容:如强化研发体系建设,坚定不移地走“正向设计”,快速补齐短板,使其尽快成为特种机拓展研发体系的延伸;加大零件精准、精确、精细制造等技术创新力度,提升基层单位自主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固化、拓展技术创新成果,不断迭代、输入新的内容,推动制造技术能力水平提升,筑牢陕飞高质量发展根基。
与此同时,陕飞承接西飞产业集团、陕飞“十四五”及年规划要求,积极融入西飞产业集团协同创新体系,以装备发展为牵引,制定“领先创新力”实施计划,明确中长期建设目标,旨在按照“正向研发、智能制造、一体化服务”业务模式,通过创新驱动、规划引领、共享发展,完善创新生态,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打造一流装备,支撑一流企业发展。如今,多型飞行训练模拟器研制工作进展顺利;制造技术体系日趋完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研究应用正不断推动总装集成、部件装配、钣金成形向智能化发展,产品制造向数字化转型;“快响中心”全面启动,用户反馈信息识别、传递及问题滚动处理速度明显加快,“服务快、培训快、抢修快”的市场服务保障目标基本实现。至此,陕飞流程信息化建设已拉开帷幕,“信息化、数字化陕飞”雏形已显。
浓厚的技术创新氛围,有效的激励举措,无疑是激发职工参与技术创新活动的助燃器。结合科研、生产实践,陕飞以破解技术难题、提高产品质量、提升生产效率为目的,主动发起全员改善、小改小革、技术攻关、创新创效等各类创新活动中,充分发挥员工才智,集思广益,同向发力,为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做出积极贡献。如研制成功首件碳纤维复材T型结构件,在碳纤维复材T型结构件制造技术方面实现了零的突破,为下一步碳纤维复材T型加筋壁板共固化、共胶接技术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围绕某型机采用正向设计系统工程方法,开展飞机研制阶段推演,合理安排飞机研制阶段节点,保证后续研制工作科学有序开展;针对在产机型中工艺销钉孔布置在钣金零件中的实际情况进行钣金零件项目梳理、识别,开展专项工艺改进活动,通过将样板工艺销钉孔取消或改为补加销钉孔,达到零件减少多余工艺孔信息、提高钣金零件表面质量精益制造的目的,进一步提高精益零件制造能力。
新时代呼唤新担当、新使命引领新作为。作为“中国特种机和运输机的摇篮”,陕飞紧紧围绕企业发展需求,积极探索改革新思路、新方法和新途径。伴随着企业经济运营稳中有进,其阶段均衡生产目标正逐一实现,科研生产正有序推进,多项工作正陆续取得新成效。而这些不断激发出来的干部职工创新潜能,又推动着陕飞在管理、技术、人才、党建等一系列工作上创新频出,成果不断。迈入“十四五”,陕飞将在国防装备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上继续迈出坚实的步伐,推动企业向着更高质量的发展乘风破浪、奋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