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评论员朱文龙
近日,国务院第八次大督查第三督查组督查发现,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以治理大气污染为名,变相增设餐饮业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申领条件。比如说,邯郸市生态环境局永年区分局对涉及油烟的餐饮企业核查是否符合环保要求时,主要核查是否位于3个省控点周边半径米区域内,对在控制范围内的,一律不予办理或认可。
有一段相声,说的是有个人号称“善人”,见到穷人就“心疼”。为了出门不见“穷人”,他就让人把自己家周围方圆十里的穷人全部赶走了。永年区的这些治污措施,和相声中的“善人”一样,都成了“笑话”。
永年区的治污措施,一言以蔽之就是“瞒上欺下”。
对上,永年区分局通过弄虚作假的方式,来应付环保检查。报道中所说的“控制范围”,永年区称之为“示范区”,其实就是永年区精心打造的“盆景”。为了造这个环保的“盆景“,周边小餐馆都不能冒烟。””身处“盆景”中的环境监测点,所采集到的信息已经不能真实地反映所在当地空气质量。这种欺骗行为让监测点成为虚设,也必然干扰到上级环保部门的判断和决策。
对下,永年区分局则则无视民生难题,把造福于民的环保工作搞成了民生负担。客观而言,餐饮店、加油站、停车场、干洗店等行业确实会对大气质量产生一定影响,但是也要看到,这些行业与老百姓的日常的生活密切相关。对这些行业,环保工作应当精准施策,帮助市场主体做好技术改进、设备改装,逐步减少不必要的污染。五百米之内“不准冒烟”看似简单有效,却把群众的生活搞得一团糟,这不是环保工作的初衷。
就永年区分局而言,出台这样激进的治污措施,与其面临的环保压力有关。永年区是我国最大的标准件生产基地,而标准件产业对空气质量有很大影响。正因为此,永年区的空气质量排名常年“吊车尾”。河北省、邯郸市环保部门也多次就此事对永年区进行约谈。因为急于看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在工作推进时层层加码,所以才会有“空气监测点米内不许开冒烟小餐馆”奇葩规定。
出台这些规定与其说是为了改善空气质量,倒不如说是为了把上级交付的任务糊弄过去。至于这么做会不影响到群众正常生活,已经全不在考虑之内。“一刀切”式的治污措施,表面上看显得力度很大,但在本质上就是形式主义的体现,是十足的乱作为。
梳理相关报道不难发现,类似的事情在各地时有发生。此前新华社曾披露,某省级工业主管部门到下面调研就发现,有些地方执行环保管控措施,不论企业是否做到环保达标,一律实行错峰停产,有的达标企业因此被关停4个月。“不许小餐馆冒烟”,也是向有关部门再次发出的信号,那就是如何从根源上杜绝一些地方的激进而低效的环保措施。问责力度不够固然是个别地方弄虚作假的重要原因,对地方环保工作的考核评价过于粗疏也许是根本症结。如果一个监测点的数据并不能明显影响政绩,那么地方环保部门应该就没有那么大的动力去折腾小餐馆。
根据报道,河北省有关部门已部署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对类似问题的排查。排查是必要的,经过排查才能发现更多类似问题,但是最终还是要从根本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