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AG600飞机堪称是巨型的铁掌水

作者:周禹

水轰-5是中国自行研制的水上反潜轰炸机,是世界上最大的水上飞机之一,该机原型于年首飞成功。

水轰5体形巨大,曾长期是各大报刊封面的明星,但现实却是性能不达标,生产数量极少。水轰5原定执行的任务包括:中近海域海上侦察、巡逻警戒、搜索反潜等任务,也可监视和攻击水面舰艇。

实际上自年服役以来,除了目视巡逻外,水轰5基本没有实现过其中任何一项。

而我国这么大海域面积,怎么能没有自己的水上飞机呢?研制一款新的与时俱进的水上飞机就显得格外必要,这就是与C、运20并称我国大飞机“三剑客”——中国AG水陆两栖飞机。

▲AG水陆两栖飞机(下)与运20重型战略运输机(中)、C大型客机(上)一起被并称为国产大飞机的“三剑客”。作为名副其实的“大国重器”。

▲年7月23日,AG水陆两栖飞机在珠海正式总装下线

AG(蛟龙—)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大型水陆两栖飞机,并且也是目前全世界范围内最大的在研水陆两用飞机。AG飞机可执行水上救援、森林灭火、海洋巡查、岛礁补给、资源探测等多种属性的任务。AG飞机在军事上用途也很广泛,该飞机可被当作水上运输机来使用,同时也可被改进成携带专用电子设备的水上巡逻机,进而为我国海军的军事行动提供相应的情报支持与信息保障。未来AG飞机甚至还有可能被改进成长航程的反潜机,当然这一设想的实现还需技术进步的支持和使用经验的积累作保证。

先来盘点一下AG牛在哪儿:

一次汲水可以最多储水12吨,这样的投水能力可以对一个标准足球场大小的火场进行有效扑灭。

一次可救护50名遇险者。这对于在海上遭遇突发情况的遇险者来说,就能形成及时有效的救援力量。

飞机、船舶在海上落难后的救援时间应该控制在两到七个小时内,AG飞机可以在水面上降落,直接把遇险人员救上飞机,大大节省了时间。

AG飞机最大航程达到公里,从三亚到南海的最南端,以前用船要一周的时间,现在有了AG飞机,两个小时我们就能到达。

将AG部署于南沙群岛,可以以永暑、美济、渚碧为基地,为

华阳礁、南薰礁、赤瓜礁、东门礁等多座岛礁提供通勤保障。

▲上图为涡桨6航空发动机

AG飞机机体总长为36.9米,翼展为38.8米,机体高12.1米。AG飞机装备有4台涡桨6发动机,该发动机单台功率为马力,AG飞机的最大起飞重量为53.3吨。AG飞机最大巡航速度为千米/小时,最大航程为千米,该飞机可抗2米高的海浪,具备良好的飞行可靠性与安全性。

▲AG水陆两栖飞机的正面照

为了兼顾飞机的水陆两栖功用,AG飞机机身的上部按照飞机的结构来设计制造,而机身的下部则被设计成了双曲面的流线型船体结构。由于既要考虑到飞机在水面起降时的水密性要求,同时又要保证飞机机体增压的需要,故AG飞机的研发和制造难度要大于传统意义上的固定翼类运输机。

▲AG水陆两栖飞机近照

AG飞机通身上下有5万多个结构及系统零部件和近万个标准件,该飞机的研制成功是全国各地的工厂、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同努力的成果。由于我国是第一次研制体量如此巨大的两栖起降式特种飞机,故而AG的研发与装配工作的难度系数可谓是非常的大。为了保质保量的按期交付飞机,在中航工业的统筹安排下,来自全国各地的多家企事业单位和10余所高校共同参与到了AG飞机研发项目的各个环节之中。根据目前获得的资料可知,AG飞机98%的集体零部件和90%的机载设备成品均为国内厂商供应的产品。

▲AG水陆两栖飞机的中机身

AG飞机的中机身由中航工业西安飞机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制造,在AG飞机研发项目的各项工作之中,飞机中机身的制造是技术难度最高的环节之一。西飞在领受了中机身制造任务之后,公司全体参演人员群策群力,奋力攻关,最终圆满地完成了这项工作。年12月29日,AG飞机的中机身在西飞正式制成下架,年3月19日,AG飞机的中机身被交付给整架飞机的主承制单位中航工业通飞华南公司。

▲AG水陆两栖飞机的机翼也是由西飞制造,由于机翼部件的加工制作难度很大,西飞为此特地组建了优质精干的项目团队来负责这项工作。在全体参研人员的刻苦钻研和紧密配合之下,西飞团队突破了机翼薄壁高筋壁板喷丸强化与成型技术难关,圆满完成了AG水陆两栖飞机机翼的制造工作。

▲AG水陆两栖飞机的机头部分

AG水陆两栖飞机的机头部分由中航工业成飞民机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制造,这一部分总共由多个零件组成。年1月,成飞民机开始接收相关的设计数模,年3月13日,AG水陆两栖飞机的机头部分正式总装下线,并获得了中国民航局颁发的适航批准标签。

▲年4月27日,AG水陆两栖飞机的中后机身和后机身在中航飞机股份有限公司汉中飞机分公司正式下线

AG水陆两栖飞机的中后机身和后机身的制造任务由中航飞机股份有限公司汉中飞机分公司负责完成。AG水陆两栖飞机的中后机身和后机身加在一起全长达17.5米,这两个机体部分对铆接技术和气密性设计方面的要求都非常高。接到AG水陆两栖飞机的中后机身和后机身的制造任务后,公司技术团队参照以往研发经验,对各项技术难题展开了系统的钻研,并先后攻克了复杂船体结构装配工艺、大型机身蒙皮多层化铣、多交点舱门制造、大部件对接协调等科研难题,最终顺利的完成了这一任务。

▲AG水陆两栖飞机的浮筒

AG水陆两栖飞机左右两侧机翼下方的浮筒由中航工业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负责生产。哈飞早在年就开始了浮筒生产的研发论证工作,在此后的时间里,哈飞一边生产一边摸索,最终成功完成了AG水陆两栖飞机左、右浮筒的生产工作,并于年6月8日正式交付使用。

▲AG水陆两栖飞机后机身的救援舱门

▲AG水陆两栖飞机的起落架

▲AG水陆两栖飞机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其机身下部的船体结构外形,这一结构可使该飞机在水面起降时像“如履平地”一样容易。不管身处何地,只要能够有一片长1米、宽米、深2.5米的水域,AG水陆两栖飞机都可以做到说走就走,想飞就飞。

▲AG水陆两栖飞机的制造现场

▲AG水陆两栖飞机正在进行机身水密实验

▲工人们正在为AG水陆两栖飞机安装发动机

经过了长期的艰辛积累与执着追求,近些年来我国的国防工业取得了可喜的进步,各种先进武器装备不断亮相,被业界誉为是“井喷式”发展,而AG水陆两栖飞机的总装下线无疑是这一良好发展势头的有力体现。相信在不久的将来,AG水陆两栖飞机必将成为我国维护海洋权益,实现大国抱负的重要战略工具。

▲AG水陆两栖飞机飞行设想图

在完成首机的总装下线之后,目前AG水陆两栖飞机的研发工作已进入到了地面联调联试阶段,预计该机将于年年底实现首飞。

参考资料

新浪网

环球网

新华网

和讯网

凤凰军事

网易新闻

民航资源网

中国网·东海资讯

《军武次位面》是中国最受年轻人欢迎的网络军事节目之一,每周五在网易、腾讯视频、优酷、爱奇艺、搜狐视频、凤凰网、乐视、秒拍、小米、A站、B站、风行等二十多家网站同步更新,在年轻一代军迷中有着很高的人气,欢迎大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3685.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