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某飞机顺利完成铅封任务,标志着中航西飞如期完成年一季度均衡交付目标,为今年开好局、起好步奠定了坚实基础。
年,中航西飞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全国两会精神,全面落实航空工业党组年度工作部署,带领西飞产业集团所属各成员单位以“计划就是纪律,开工就是决战,起跑就是冲刺”的干劲,狠抓计划落实、突出科技创新、确保均衡交付。在年度西飞产业集团年度工作会上,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吴志鹏指出:“计划就是纪律,各单位要瞄准规划目标,切实增强‘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把工作计划落实到位。”一季度,西飞产业集团所属成员单位紧盯计划目标,坚决做到任务面前不摆手、困难面前不缩手、全力以赴不甩手、事不干成不撒手,全力推动均衡交付任务目标如期实现。
科学精准谋划坚守“计划就是纪律”思维底线
“年初,在疫情最吃紧的那段时间,我们克服了疫情带来的种种不利因素。按照交付计划,实现了3架机同一天转场交付,这在以前是不可能完成的事,但我们做到了。”试飞站工艺员任欣浩略显自豪地说。年,面对疫情带来的巨大挑战,公司用先进的管理理念优化制造流程,用信息化手段加强生产计划的管理和控制,克服严峻复杂的疫情影响,迎难而上,“双线作战”,高质量完成交付任务。
计划牵引,均衡生产。“每天一上班看到这张表,我心里就踏实许多。”生产管理部部长郭琦指着屏幕上生产运营管控系统说道,公司所有产品全年生产任务安排节点细致清楚地呈现在这里。
年,生产管理部坚决落实“计划就是纪律”要求,严格对标公司“一号文”以及科研生产管控计划等年度重点计划,做好任务分解、资源统筹和计划均衡协同,细化计划颗粒度,确保计划可执行、可量化、可检查;按照公司“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生产运营策略,聚焦生产瓶颈,以管理创新为抓手,强化多业务支撑结合,协同各相关单位成立攻坚生产交付团队,充分发挥计划管理的龙头作用。“为了保证生产计划的精准可行性,我们生产管理部联合科技与信息化部、制造工程部,通过对公司近5年的生产积累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从人机料法环测6个方面对生产产能进行评估,结合国际通用生产管理公式‘量身定制’出符合咱们中航西飞生产规律的本土化生产管理公式。”生产管理部生产计划室主任杨战说道。这个“本土化公式”将各类影响生产的要素嵌入其中,全面识别生产过程中的重难点、风险点,做到提前预警,提前组织,提前化解,通过生产数据深度分析反哺生产计划的制定,做到生产计划科学化。
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为了让计划深入人心,年计划下发后,我们第一时间带领专业厂的相关人员对计划进行认真学习,对于计划中的各重大交付节点进行确认,及时了解生产现场的交付风险,并制定解决策略,同时也督促各专业厂及时利用SQCDP例会,组织大家学习,让大家做到目标一致,保证计划的科学性。”生产管理部生产规划室主任赵刚说。针对生产计划管理重点,公司从计划制定、刚性执行、生产考核三个阶段入手。计划制定——对计划进行层层分解,充分梳理关键资源配套风险,制定专项计划,按照飞机交付时间节点进行倒推,对产品交付计划精确到天,作业级计划具体到工序,责任落实到人,将公司从原材料采购到零部件加工、大部件组装再到总装交付、试飞所有生产环节,都纳入有效管控。每个层级计划的制定都基于资源的严格统筹,并充分考虑到时间、节点、标准、考核等诸多因素。刚性执行——深入应用信息化系统,对计划进度和完成状态进行全过程动态监测,建立智能风险预警机制,通过例会、预警、催办等计划管控措施,对计划执行过程做到实时预警与纠偏,直观展示生产各环节进展及问题,构建生产预验机制,确保生产过程显性化,保证计划执行过程中排产的准确性。与此同时,赋予各专业厂一定调整权力,各专业厂在遇到产品进度、成品供应等不可控因素时,在保证生产节点的前提下,合理调整生产工序,刚柔并济管控,赋予生产计划更大的活力。生产考核——针对各项计划,逐项精准落实考核,结合数据分析,压实节点要求,压实责任主体。现在,衡量专业厂的绩效指标,不再单纯用“干得快”“干得多”来评价,而是看专业厂能否“踏准”生产运管系统的“节拍”,达到经济与效益的最大化,保证计划有效执行,严守计划刚性目标,实现生产考核刚性化。
年一季度,生产管理部和科技与信息化部联合开发的新版ERP即将投入使用,共性和个性模块的迭代使用,将生产计划管理系统与工装、工具、采购、质量等信息系统进行集成关联,通过系统集成应用提升生产制造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精细化生产管控能力。
激发全员力量让计划成为习惯入脑入心
“党建+”,让生产更高效。为持续提升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凸显党员队伍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增强党群工作的凝聚力、带动力、创新力和号召力,基层党组织将党建工作与生产任务相结合,积极开展党员“一带二”活动,即一名党员“帮带”两名非党员职工,充分发挥党员先锋引领作用、示范导向作用和模范带头作用,实现员工思想觉悟、技能水平、个人素质、协同意识的共同提升,将党建工作融入中心、服务大局、凝心聚力、推动发展,全力保证一季度科研生产任务优质高效完成。
“跑赢”,让“老大难”变“老大哥”。总装厂是生产管理体系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以前的“老大难”环节。生产节奏忙闲不均,每到年底全年交付的关键时期,大家加班加点,苦战鏖战,通宵达旦,领导们更是24小时在现场跟产。生产管控体系上线后,这一现象就得到了改观。按照公司均衡交付的要求,总装厂再也不是“老大难”了。“跑赢”是近年来总装厂提出的口号,生产上要“跑赢”计划,干部职工要“跑赢”自己。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为了“跑赢”计划,年度计划下达后,总装厂第一时间组织大家学习,分解计划,制定详细的月、日生产计划;识别产品配套风险点,制定相应的替换方案;寻找可并行装配环节,进行科学排产,压缩装配周期。为了进一步提升干部职工的管理能力和技能水平,适应生产体系变化,总装厂在培训上下功夫。让工艺员下到生产一线,全面了解生产流程,在实践中寻找创新,推进生产管控体系和生产现场的融合;对于操作者,总装厂按照培养“一专多能”复合型技术人才的思路,对相似工作进行梳理归类,对人员进行系统培训,不断提升技能。如今,在总装厂,大家比学赶超劲头十足,每个人都在努力奔跑。当每个人都“跑赢”自己后,“跑赢”生产管理计划就不再是难题。近年来,总装厂优化工序比例达30%,从以前“每到年底大家围着它转”转变为“现在能够主动担当,把其他阶段影响的生产节拍抢占回来”,同时再压缩节点,做到提前交付,为后面的试飞工序留出更多时间。按照“”均衡交付目标,大家再也不用突击生产了。总装厂厂长杨峰感叹道:“受惠于现在的生产管理体系,一季度生产任务我们又提前完成了,总装终于有‘老大哥’的样儿了。”
“精益”求精,让每个人干活心里有数。“问题这么快就有回应?”“我的零件标准件再也不用担心到处找了,真省心!”“不加班的日子,真幸福!”机身装配厂复材部件装配副主任师李斌说,这是一季度他听到最多的话。从专业厂“月份计划必完项”推行精准管控体系以来,单元长将生产任务按层次、材料、专题计划的形式,通过“周节拍、日管控”的生产节奏进行排产,结合单元工人个人工位看板管理,彻底打破了以前工人按工时大小、难易程度生产的“自助餐”式组织模式,用政策激励班组按要求组织生产。自接到单元长派发的指令后,毛料、工装最多半天即可配套到位,生产效率有了大幅提升。
年,公司在制定全年生产计划时,有意规避了节假日,将“还假于职工”实实在在落实到管理中。钣金构件厂手工成形单元孟庆海说:“以前是三班倒,到了厂里就是闷头干活。现在的生产计划安排合理有序,我们参与生产全过程,需求和问题都会得到快速解决。再也不用加班加点干活了,真是为我们职工办了件大实事。”随着公司生产管理体系的不断优化改革,计划拉动、均衡生产等理念深入人心,科学合理变成生产管控的代名词,信息化的“驾驶舱”管控取代了无休止的生产例会,单元的自主管控也被注入一剂“强心针”。
在生产现场,处处体现着大家对计划的敬畏之心。生产管理部改变以往“保姆式”管理模式,全面树立各专业厂的主人翁意识,更大限度地让专业厂参与现场生产的组织,从推动式生产转变为主动参与生产。各专业厂也充分调整管理策略,全面协调各方资源,在现场管理上下功夫,在优化工序上找突破,在人员调配上想办法,将生产资源与计划强关联,实现资源的统筹管理,做到生产保障协同化。
担当“链长”之责让“计划就是标准”成为统一原则
均衡交付目标的最终实现,需要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的整体提升。年以来,中航西飞全面强化供应商管理力度,总经理宋科璞提出明确要求——要真正担当起链长责任,抓住重点项目关键成品这个“牛鼻子”,确保科研生产主进度顺畅高效。
“以前,机体部件配套的准时性和状态的完整性总是制约公司的连续生产与均衡交付,最让人头疼。现在,通过计划协同、狠抓关键成品等器材配套,我们在部装实现了‘零保留’交付。”对于机体部件配套这个瓶颈问题,生产管理部零部件交付中心主任苗海燕深有感触。
厂际协同,加强管控。航空工业自年开始推进实施标准提升工程,落实中央关于装备高质量发展、供给侧改革等要求,以构建集团执行标准体系、同步推动型号应用验证、打造全集团标准提升数据库和智能化的平台为工程主要内容,对航空工业标准化能力进行系统重塑,在推动航空装备科技创新、增强供应链稳定性和产业综合竞争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年,中航西飞全面贯彻航空工业标准提升工程要求,围绕航空工业的既定目标,做好顶层策划、完善系统布局、扎实稳步推进,全面加强与供应商的沟通,努力做好标准统一。在公司制定主进度计划时,与供应商提前沟通协调,将公司主进度计划要求嵌入各机体制造商年度生产计划中,向各机体制造商提前下达三年滚动计划,使厂内外一个计划、一个节拍,实现需求和供应同步。同时,公司与各机体制造商不断完善部件交付状态,从关键成品配套到生产周期压缩,公司与供应商不断调整工序并优化交付界面,持续推行“模块化”交付;大部件的机载设备装机工作在各单位最大化完成,既节省了后期装配时间,又减少了交叉作业带来的质量安全隐患,可谓“一举两得”。
配套企业,同频共振。以前的零件供应商由各生产单位自己管控,多头管理、各自催活的情况频频出现。供应商管理交付计划和公司主进度计划节拍不一,急需的产品得不到及时提供,既影响生产进度,又占库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生产管理部按照公司主进度计划,对零件生产计划进行统一管理,全面统筹各单位生产需求和供应商产能,做到产需和谐。年一季度生产管理部按照生产管理计划,对公司各生产单位的零件需求进行统一摸排,对零件供应商的产能进行评估测算,结合公司生产主进度要求,为零件供应商提供整体计划安排,从各自为政的“一本乱账”到如今零件计划“一本账”一目了然。同时,对供应商实施有针对性的帮扶,逐步推进供应商满足管理要求,不断提升供应商自身能力。为进一步建立并规范各类供应商的管控标准与要求,一季度生产管理部联合相关单位,借鉴国内外航空制造先进企业对供应商的管理模式,从项目管理、工艺管理、质量管理等方面制定多维度的供应商管理要求系列文件,规范管理标准、细化管理要求,构建约束中航西飞与各类供应商合作的基本法则;以供应链全要素管控为抓手,从“选、控、评”三个方面对供应商进行管控,进一步推动生产制造流程的高效协同,提升产品质量,降低企业经营成本,确保顺利实现生产周期压缩工作目标,大家齐头并进,让飞机交付更加从容、顺利。
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加强原材料、关键零部件等供给保障,实施龙头企业保链稳链工程,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为切实提高航空产品质量水平,助推航空工业建设“双一流”企业目标,中航西飞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充分发挥主机牵头作用,加强供应链管理,打破厂际、部门壁垒,优化端对端流程,发挥体系作战优势,实现生产管理集成化。
计划就是纪律,更是习惯!年,中航西飞将持续按照航空工业“”均衡交付目标,不断推进生产计划管控体系建设,以精益理念为指引,坚持创新驱动、价值驱动、业务驱动,按照航空工业和公司“十四五”规划,统筹生产资源,优化生产组织流程,提升生产效能,针对现场管理问题进行全面梳理,积极运用新手段、新工具、新方法强抓内部管理提升,扎实做好安全基础管理工作,对标全年规划抓好落实,以系统思维分析影响生产周期的主要因素,以多业务协同为支撑,以全要素精益改进为抓手,以“PDCA”为工具由被动管理转向主动管理,主动策划、主动出击,确保高质量完成全年均衡交付任务,以优异的业绩庆祝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本版摄影李玉峰龚力乔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