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小编对紫砂壶的理解和定位。
紫砂矿料又叫五色土,是由黑、黄、红、绿、紫组成,原矿是指纯料紫砂,一口料是指单一的某种矿料(普料)做的紫砂泥;还包括拼紫——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颜色的纯料拼配而成,目的可作用于调色、塑型、掌控收缩率——提高成品率。
紫莎矿是由以上五色矿石经过长时间的陈腐催化研磨反复加水揉捻反复保湿陈腐练泥而成,不同的矿石有着不同的收缩率(因此有些不良商家为了节省原料,为了视觉效果,为了成品率置消费者的健康于不顾,添加了锰粉等有害化学物,业内称之为——化工壶,含蓄点的叫法——类紫砂)。
因此我们常说“买贵没关系,买不对可就糟糕了”!所以对茶友们而言,正确了解和认知紫砂壶尤为重要!
把矿石研磨成紫砂(颗粒)是件耗时费力的工作,有些商家为了控制成本提高效率,放弃了传统的人工研磨工艺,用机械取而代之。那么机械研磨和人工研磨的紫砂的区别是什么呢?怎么分辨呢?
请使用局部放大的效果观察机械研磨的紫砂颗粒较为均匀圆滑,人工研磨的紫砂颗粒成不规则三角或菱形,大家可以放大上图观察壶体紫砂颗粒形状;机械研磨的紫砂颗粒做壶会导致气孔减少,在高温烧制下的紫砂壶从泥胚到成型已然接近瓷化,再牺牲因加工程序本就一再减少的气孔,其结果是不言而喻的。为什么总是倡导古法人工呢?这便是区别了。
降坡段泥(牛盖莲子)颗粒明显易分辨紫砂壶的历史大概都知道是源于一个叫龚春的师傅,据传,为了纪念他,把他的做的壶命名为供春——紫砂壶的鼻祖(下文中将会上图,大家可以了解一下),后人只找到了供春的壶体却没有找到壶盖,壶盖是后人根据供春壶体形状臆造出来的,原创的壶盖到底是什么样子无从得知。
紫砂壶具有什么样的价值呢?
如果单从历史文化的角度上来说,古时候或者说老壶是有历史意义的;但倘若从使用价值上来说还是现代作品更能发挥出紫砂壶的品质与优势!(因为过去受科技不发达的制约,烧制紫砂壶的温度与今不能相提并论)
紫砂壶的壶型追根溯源,应该说还是沿用了“曼生十八式”的传统壶型,在沿用的基础上出现了更多的符合不同审美需求的创新壶型,我把此形态称之为——艺术的拓展。关于曼生十八式只是一个说法,曼生十八式并不等于或局限于十八款壶型,有的观点是38款,也有说48款的……大家感兴趣的话可加以论证,在此不再赘述。
紫砂壶我们通常按容量的大小分为五类:(标注的容量不是唯一标准,只出于个人的认识和理解)
超大品,容量在毫升以上的壶;
紫泥超大品(仿古)容量毫升大品,容量在毫升以下毫升以上的壶;
本山绿开口矿大品(掇球)容量毫升中品,容量在毫升左右的壶;
黄金段中品(供春)容量毫升小品,容量在毫升以下,毫升以上的壶;
大红袍小品(龙蛋)容量毫升超小品,容量毫升以下的壶;
朱泥(水平)容量60毫升如此这般大家对容量的大小很难有个直观的印象,请看下图略作对比。
超大品为上超小品为右从工艺上来分有调砂和铺砂以及绞泥
调砂直观上的认识是:在以某种目数的泥料中混入一定比例的其他目数的泥料做壶;
铺砂直观上的认识是:在以某种目数的泥料做好壶以后,通过多加一遍明针在表面铺一层大于制作壶体目数的泥料的工艺;
绞泥直观上的认识是:在壶体的某一处或某一部分,使用两三种泥料做附件和修饰——几种颜色同时出现,或者多达四五种颜色的泥料要么混合使用要么单用某种颜色做壶体的某一配件,目的在于颜色多元化。
什么叫目数:
目数是指每平方厘米筛出来的紫砂颗粒的数量,比如80目——每平方厘米可筛出80左右颗粒的紫砂;30目——每平方厘米可以筛出30左右颗粒的紫砂。目数越高颗粒越细,做出来的壶越光滑圆润,缺点是损失了一部分气孔,导致透气性下降,视觉效果细腻光滑;目数越低颗粒越粗,做出来的壶更加粗犷,缺点是感觉粗糙,上手舒适度下降,优点是透气性更佳。
纯料紫砂壶的手感是什么样的呢?
首先一把纯料紫砂壶视觉上是朴实无华的,有明显的颗粒视觉效果,颜色呈亚光、陈旧,色泽单薄。上手的感觉却都一样:光滑却不沾手,与玻璃或瓷器的手感截然相反。
比如下图这把壶,刚开出来还没使用。
开过未用的壶颜色单一,质朴,无光泽,单薄。
上图同款壶的右侧是一把还未开过的壶(段泥),后面三把都是用茶养过的壶(皱皮朱泥),从中不难区别其视觉上的差异。
紫砂壶的构成:紫砂壶是有壶身、壶盖、流、钮(桥)、把、天孔(气孔——进气空),组成。
紫砂壶的工艺:紫砂壶的做法有全手工、半手工、模具、拉胚、灌浆等工艺制作而成,其中纯人工——全手,深受茶友喜爱。
紫砂壶的种类:紫砂壶大致分为圆器、方器、花壶和光壶,壶体呈圆形的归类于圆器;壶体呈方形的归类于方器(常见的有四方、六方、八方等),壶体上带有刻绘的(包括:字、花、图案、诗词、等),归类于花壶;壶体上什么都没有的归类于光壶。
紫砂壶的误区:关于紫砂壶我一直在强调1.一壶一茶,2.纯料,3.实用。不要因为大意而失去了紫砂壶使用的效果;不要因不了解而害人害己——附庸风雅也不是过,但害人就不对了;不要刻意追求名师大家——一把紫砂壶的价格可以是上不封顶,但不是贵的壶就肯定是好壶、健康的壶!
什么样的紫砂壶叫好壶:
有人提出这样的观点:三山一线;三尺一柱,意思是说一把说的过去的壶首先要具备三山一线,即——流、钮、把,应该在一条直线上。当然,不可否认这是一把好壶应该具备的基础条件。三山一线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这三个件的大小、粗细、位置、形态、与壶体是否协调!如若不然,此壶必定别扭至极。如果稍有不慎入手此类势必影响心情,经济损失事小,伤害了对紫砂和茶的热爱事大;另外说的三尺一柱,意思是说——一把好壶流的出水应该能达到离地三尺出水时,水柱不散、不扭曲、不变形。这基本就是一个不需要存在的观点,首先说出茶汤时,壶的流要尽量接近公道杯,关于原因以前的分享中阐述过,在此不再赘述。再说品茗毕竟不是耍杂技,拎那么高干嘛?想达到这个要求基本不可能,也没实际意义和必要。关于如何框定一把好壶除本文上述紫砂的概念之外还应该注意一下几点,1.紫砂壶声音清脆短促,可提起壶盖轻放下验证;2.距离紫砂壶一臂之遥的距离,平视壶体,观察流、钮、把是否与壶体默契,3.观察壶体颗粒形状,判断出是机械还是人工研磨的紫砂;4.观察壶体形态是否规整,有无变形或窑变(高温烧制,泥胎受热不均匀可能会导致壶体表层起泡、变形、变色);5.观察壶体是否有不规则的黑斑——熔点(业内称之为吐黑),因为紫砂里的砂含有丰富的矿物质,而黑斑就是在高温烧制下,形成的铁质熔点;6.检查壶的作者印章是否齐备,壶盖内应有作者的姓和名两个章,壶把底部应该有作者的印章——耳垂章。
如何确定是否全手:纯手工紫砂壶作品首先具备的就是不完美的瑕疵,从壶的形态上可以看出来,手工不是标准件,所以一定会有手工的痕迹,查看壶内壁章——全手壶的壶身先前是一条紫砂泥胚做的泥片(宽度既是壶体高度,长度既是壶体的粗),作者会在泥片做成壶体前敲上自己的印章,这个印章在壶体成型后依然是清晰可辩的,印章的形状和深度一致,这点很重要!另外就是看壶体接缝的地方——焊缝,焊缝有的作者有意识的保留着痕迹——作为验证是否全手的标准之一,也有的作者尽量的处理清爽,目的在于让消费者不至于因此当做是作品的瑕疵而挑刺。但是!也不排除有的作者为了把半手壶当做全手壶出售而故意做上去的假焊缝,因此壶壁内章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个强有力的衡量标准!另外从壶盖上也能分辨出来,一般全手壶的壶盖内侧都是双层或三层结构,再就是从壶底与壶身连接的部位也能清楚分辨出是否全手。
紫砂壶的使用注意事项:1.一壶一茶;2.每次使用前后都要用沸水冲洗干净;3.不要听信壶内留有或形成茶山,说什么即使不投茶,注入沸水也能喝到茶的问道!纯属拗论!!4.不要追求什么高端,大家,名人的作品!5.在壶体带有温度的时候尽可能多的用茶巾擦拭壶体,这就是养壶。久之,壶会养出似玉非玉的绝佳状态;6.防止磕碰;7,持壶者沏茶前必先净手,避免化学类护肤品触碰壶体,避免油和污物触碰壶体;8.一把紫砂壶在使用期间最好每五天停两天再使用——让壶得以休息,这也是养壶的重要步骤;9.泡完茶擦拭干净壶——要注意流的下壶体部分,壶盖内沿,壶底,壶把,和壶体的壶盖口!擦干壶后,把壶置放在阴凉通风干燥处,壶盖虚盖于壶上——以求彻底阴干的效果;10.如果长时间不使用紫砂壶,在壶彻底放干以后,盖上壶盖。等再次使用时,沸水淋浇后即可使用。
关于适茶适壶的问题:原则上将任何一款泥料的任何一款壶都适合泡任何一款茶!只有大小、深浅的微弱区分,可以忽略不计!一般我们选择最大的壶泡白茶,深的壶泡红茶、浅的壶泡青茶。
以上就是本人在使用紫砂壶的过程中总结的一点个人认识和看法,关于紫砂壶的内容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有什么需要探讨的欢迎大家留言。
喜欢的小伙伴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