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潮互联网行业部ITO李钢顺应产业发展,用硬件开源打开市场在过去的几年里,互联网行业一直是中国IT基础设施需求最大的增量市场,从门户到到视频再到云计算、人工智能的相继出现,不断创新的业务场景让互联网保持持续的生机。李钢认为,去探讨服务器市场的变化,应用场景是一个更好的角度,因为近十年来服务器市场的主要客户群体在互联网领域。“能够在短短几年拿到前三的份额,我认为和市场整体的变化有关,从这个变化中看,服务器销量高的原因很大程度上还是来自于互联网。”不容置否,自移动互联网时代发展至今,云服务器应用最广且需求量最大的始终是互联网场景,因此无论是国际上的谷歌、Facebook、亚马逊,还是国内的阿里、腾讯和百度,都是服务器供应商们抢手的“香饽饽”。但是如何更好得吸引并服务好互联网公司,浪潮认为这一问题看似简单实则复杂,这里面起关键因素的不仅有硬件技术,还有应用场景中的考虑。但后者往往被当时的服务器厂商忽略。“我们发现当时整个互联网生态是趋向开源的,因此和传统厂商不同,我们就选择主动去配合互联网公司做好开源。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与客户的深度合作从定制化入手,并逐渐向供应链、生产、服务等扩展,并以此形成了JDM的模式,不仅让浪潮享受到了硬件厂商带来的红利,浪潮服务器在市场中的占比也出现了快速增长,同时在与行业合作的过程中,通过与客户的联合解决方案,也为更多的产业用户提供了转型的动力和支持。”互惠互利,通过配合互联网的开放生态,浪潮坚持硬件开源,这让其受惠颇多。而因能够很好得配合开源软件的多样化需求,在国内互联网企业客户群体中,浪潮也往往成为了他们的第一选择。以应用为核心,积极拥抱技术架构创新回过头去看,走硬件开源这步棋是浪潮发展史上十分正确而重要的一步,但是对彼时的公司来说,做下这一决定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得不说,在技术的发展史上,因在功能上能够互补,软件与硬件发展过程其实一直是一个互为博弈的过程,因此在从硬件为主的PC时代到后来软件服务大肆兴起的互联网时代的演进过程中,服务器厂商和互联网厂商之间自然免不了一定的磨合。但浪潮没有让磨合过程持续太久,李钢回忆说,“互联网生态刚刚形成时,我们就去配合互联网厂商基于开源硬件做更好用的产品,通过一代、二代、三代这样不断改进。当时是看不见太多希望的,不过我们还是花了很多精力去主动适应互联网的需求,加速软硬件之间的匹配与磨合。”顺应时代的转变与发展,不去固守成规,浪潮率先变革,即便心中有千万个不确定,它还是在拥抱互联网生态与应用的道路上坚定不移得走下去,而这就正是它们当下在市场上收获成功的原因。李钢补充说,“选择硬件开源,主要源于我们敢于积极拥抱应用层面的技术架构创新,而且我们将会一直坚持拥抱场景和应用。”发展至今,服务器市场格局已基本稳定在两大块,一部分是高端小型机,另一部分则是x86服务器。其中,x86服务是现有出货产品中的主力军,因此也是各大服务器厂商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