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专题设备前期的没验证,结果大几十万打

北京中科医院正规吗 http://pf.39.net/bdfyy/zjdy/161222/5131644.html

在做设备设计的过程中,尤其是非标自动化设备,因为是要从无到有的设计、采购、加工、组装、调试、改善,所以风险还是比较大的,稍不注意,轻则难以验收,重则报废一堆子零配件,得不偿失,对于一些工艺简单,有成熟案例的还好,工艺复杂的就更得打起%的精神了。

年前碰到一些汽车上面的安全性要求高的案子,设计部门的工程师们都得坐在一起一讨论就是大半天,有的同仁认为要验证工艺,有的同仁认为验证太花时间了,还有成本方面的压力,最终经过激烈争论,得到的结果是,用软件分析,放弃验证。

做为公司的高阶主管,加上有教育培训方面的事情缠身,本人对此也没有做出明确的指示,没想到因此蒙受了巨大的损失,至此本身后悔莫及,同时使公司的装备事业部有点一倔不振的味道,那些曾强烈要求验证者,对当时的提出不验证者,冷嘲热疯。

先简单说一下技术问题,以便使看到此文的朋友能提高警惕,看文得教训,这个案子是ABS组装测试的,有车子的朋友应该不陌生,里面有三个地方是需要验证的,第一个是线圈压入时的高低差问题,因为空间有限,单独检测难度大,分开检测传感器位置不够,当时若验证错开装传感器的话,应该是能解决掉的。

第二个要验测的部分就是伺服压机的压力问题,按道理这个是不需要花多少成本的,压机本来就得买,因为压机上有明确的标注,而且伺服是可控的,所以被大家所忽略,但事实上就是样品就那么一两个,验证可能也验不出啥结果,毕竟产品差异化会使每个压头的压力是不同的,越高的那个压头,受力越大,分散到其它压头上的压力就越有限。

第三个要验证的是产品在治具中还未装入时的问题,若人工放料时越轻松,定位就越不准,治具的间隙不能完全按产品的公差来放,结果是:有的产品轻松放入,有的产品要硬挤进去,下方相机拍照检测后,从治具中取出,装入外壳时问题就出来了,因为是内胀夹取,所以产品难以取出。

本来像这种问题,工艺涉及安全,不能任意的调整机构和工艺线路,若无可避免的要调整,也只能验证后再调整,这些工艺在我们设计时都是以有限元分析的方式验证,这种验证在特定的情况下,都是不可靠的,原因为实际的产品与软件里的产品是存在公差匹配的。

在年后的生产过程中,当设备被组装调试出来,基本上是很难达到客户要求的,因为苏州疫情的原因,客户不能来现场,也暂时不能交货,所以我们用这台设备修改调整,来验证工艺,而验证过程中发现很多地方都是存在缺陷的,最后不得不采取大的修改。

初步计算花费的成本已经超过接近10多万,主要是有几个标准件达不到要求,机加工件基本也改的差不多了,预计还得花20多万,才有望将其改好,这血淋淋的教训,请朋友们记住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9008.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