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的核心竞争力,不是简单的从PPT到PoC再到小规模交付(比如,几款车型,或者顶配版本),这还不足以帮助供应商构建护城河。
尤其是终端乘用车市场份额集中度进一步提升的大背景下,客户的质量和规模正在成为供应商继续征战市场的入场券。
按照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年中国乘用车市场TOP10汽车集团的新车交付量占到整体市场份额的约88%,如果再加上几家头部新势力,这个数字超过95%。
而在全球市场,同样如此。年,全球TOP10汽车集团的入门标准是万辆;其中,比亚迪首次进入前十行列。
同时,在智能化供应商的选择上,传统的合资品牌也在逐步与合作的中国本土车企看齐;甚至部分合资品牌开始寻求与合作伙伴深度融合。
比如,去年正式推出的广汽丰田全新新能源品牌铂智,就计划将深度融合股东双方的优势资源,从过往单向输出“拿来主义”的合资1.0时代,迭代到双向赋能“融合共创”的合资2.0时代。
这意味着,对于供应商来说,优质客户数量基本上是屈指可数。「每拿下一个大客户,即便是这家车企集团的旗下某个品牌车型,就意味着,对其他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有较大影响。」
这也直接导致供应商对于大客户的争夺,近乎白热化。尤其是类似丰田、大众这些每年有近千万辆销量的巨头,更是如此。
就在本周,大众集团宣布,将在集团旗下高端品牌,包括奥迪、保时捷等全系车型全面导入来自Mobileye的MobileyeSuperVision?和MobileyeChauffeur?平台技术,加快智能化战略落地。
其中,MobileyeSuperVision?主要针对NOA等L2+/L2++级市场,MobileyeChauffeur?则是瞄准L3/L4级自动驾驶。
这意味着,在大众品牌失去下一代智驾系统订单主力份额的Mobileye,最终还是在集团层面抢回一部分份额。数据显示,目前,在大众集团,大众及斯柯达、西雅特等中低端品牌销量占比在70%左右,奥迪等高端品牌占30%。
与此同时,大众集团强调,博世和高通组合(舱驾一体平台化项目),以及与地平线在中国的合作将继续得到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