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之米”有序上“灶”——邯郸永年区标准件产业复工复产见闻“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被誉为“工业之米”的标准件,广泛应用于制造、建筑工程等领域,小到眼镜、钟表,大到轮船、飞机、桥梁等都离不开它。标准件的复工复产直接影响着其他工业项目和全国重点工程建设。近日,笔者走进全国最大的标准件生产基地——邯郸市永年区,探访“工业之米”复工复产之路。展示产品、在线谈判、拍单成交……日前,位于邯郸市永年区的河北冀南标准件有限公司只用不到半个小时就与越南客户达成一笔价值12万美元的合作意向。“近一周通过‘云’平台签订了一批订单,生产将持续到今年10月份。”公司总经理张亮辉说,受疫情影响,业务谈判从“面对面”变成了“键对键”。今年春节以来,公司先后与深圳至中山海底隧道、兰州西固黄河特大桥等10多个国家重点工程项目达成合作意向或签订合同,供应焊钉、大六角、螺栓等标准件,价值近万元。作为“中国标准件之都”,永年区标准件产品涵盖螺丝、螺母、螺栓、建筑配件等50多个大类、1万多个规格型号,年产量万吨、产值亿元,产销量占全国市场份额的55%。按照惯例,每年正月初八,永年区都要举办标准件产销订货会,国内外重要客商都会到现场洽谈交易。受疫情影响,今年该区取消了订货会,引导企业更多地通过网络进行销售。“线上销售成为主渠道,目前已有多家企业拿到订单,交易额超40亿元。”兼任河北省标准件协会副会长的张亮辉介绍说。订单纷至沓来,生产有序推进。邯郸飞达标准件厂生产车间内,机声隆隆,一颗颗锃亮的螺丝、螺母排着队“蹦”到产品收集箱内。“这批货是韩国客商预订的,总价值30万美元,去年底就拿到了订单。”总经理赵毓波说,前段时间,疫情造成企业停产,现在他们正在加紧生产。“近几年,我们推动标准件产业转型升级,更多产品走出国门,目前拥有自主出口权的标准件企业达多家,产品远销东南亚、欧美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永年区委书记侯有民介绍,为推动标准件企业有序复工,该区精准施策,按照产品技术含量、环保工艺等指标把标准件企业分为5个批次,组织相关部门跟踪服务,推动企业有序复工复产。数据显示,永年区目前已有家标准件企业复产。针对企业复工后面临的原料短缺、物流配送等问题,永年区打出帮扶组合拳。飞达公司产品主要通过天津港运往韩国,由于订单集中,合作物流公司货运能力不足,永年区标准件发展管委会主动协调车辆,保证了产品按时发运。“瞄准企业所需,治理痛点,打通堵点。”永年区区长李书峰说,他们组建工作专班与周边钢铁企业对接,协调原材料供应;交通运输、工业园区等部门联合办公,开辟“绿色通道”,确保运输畅通。目前,永年到山东、江西、甘肃、天津等地的物流企业全部复工。(记者刘剑英通讯员常领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