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布局上看,苏州市各区市均在航空航天领域找到了自身定位。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万宏蕾编辑顾佳贇
6月24日,空中客车中国研发中心落户苏州(民航资源网)
6月底,空中客车中国研发中心落户苏州。作为世界领先的飞机制造商,“空客此举代表了全球航空制造业的主张与态度,既说明头部企业对中国国内市场规模和容量有坚定信心,也说明对苏州当地产业技术能力的认可”。罗兰贝格管理咨询公司全球合伙人、亚洲区航空航天制造业咨询业务负责人于占福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年9月,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发布《江苏省“十四五”民航发展规划》,对未来十五年江苏民航事业发展进行规划。但相关规划未提及苏州,这意味着作为“全国最强地级市”的苏州,又一次无缘建设自己的机场。但在另一个赛道上,苏州却正在成为重要的参与者。
根据苏州定下的三年目标,到年,苏州航空航天产业链建设将取得实质性进展,力争全市集聚航空航天产业链相关企业超过家,产业链营业收入达到亿元,打造3-5个航空航天特色产业园,培育一批航空航天产业创新中心,建设有一定影响力的航空航天产业研发和制造高地。
瞄准颠覆式创新
“航空航天制造产业既是巅峰又是龙头。”于占福说,航空航天制造产业因在材料等级、工艺精度、机械与电气化的深度结合、灵敏传感器和高算力芯片的大量配置、整体产品所需的极高稳定性和极高可靠性等维度的独特属性,而被誉为现代制造工业中的“皇冠产业”。
“该产业的发展能为工业领域里其他众多子行业输出大量可广泛复用的技术,从而带动整个工业领域的快速进步。”于占福表示。
此次空客中国研发中心的落地,是苏州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重要一步。
“这是一个双赢的协议。苏州工业园区将支持空客至全球的发展,空客将牵引苏州高端装备制造业进入新发展阶段。”民航局中国民航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航空经济研究所所长李晓津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空客中国首席执行官徐岗提到,空客希望借助苏州工业园区优质的营商环境和苏州在供应链领域的独特优势,以及当地丰富的高端人才储备,与长三角地区企业开展更多全方位、多角度的合作,共同为中国航空业的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
“相比波音公司,目前空客的发展势头更好,但也面临产能不足的问题。”李晓津说。一个可以佐证的数据是:截至年底,空客共交付架民用飞机,积压订单为架。
“积压的量很大,势必要继续扩张产能”,李晓津说,“不论是短期产能不足,还是为航空业未来做长远准备,空客都面临着供给、研发方面的压力。”
“另一重点是氢能。”于占福说,空客中国研发中心将利用长三角地区的航空和氢能源产业链优势,重点围绕氢能源基础设施开展研究工作,同时为空客全球提供先进制造、电气化、未来客舱及新科技的研究创新服务,以数字化、智能化为引领推动航空航天产业转型升级,同时培养和聚集高端人才,推动地区航空航天产业发展。
空中客车全球执委会成员、空中客车公司首席技术官萨宾表示,“作为全球航空业的重要一员,空客致力于引领航空航天领域的去碳化进程,中国研发中心是实现这一愿景的重要载体。”
空客设立中国研发中心是空客与长三角航空和氢能源相关供应链资源相结合、推动航空航天业脱碳进程的重要举措,这与苏州打造创新集群的理念和思路高度契合。
据悉,空客计划年推出完全零排放的氢能飞机,截至目前,具体技术路线仍在验证当中。中国研发中心将根据本地实际,为这项工作贡献参考数据和设计智慧。
“立足苏州,借助长三角地区航空和氢能源产业链优势,进一步推动氢能飞机的研发。空客中国研发中心无疑将目标指向大飞机产业的颠覆式创新。”李晓津说。
从太仓开始发力
“年,苏州经济取得优秀成绩,GDP首次超过2万亿元。但从人均GDP及产业结构来看,发展也面临一些瓶颈,到了必须提质的发展阶段。”李晓津说。
重构核心竞争力,是苏州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于是,苏州把转型目光放在航空航天产业上。
这是因为一方面航空航天附加值远超其他产业,以航空发动机产业为例,以单位重量价值计算,航空发动机、民用飞机、轿车和轮船比值达到了::9:1。另一方面,航空航天对其他产业的溢出和带动效应同样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