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9月29日消息(记者高艺宁)29日,我国航空行业首个国家重大专项标准化示范项目——“大型客机国家重大专项标准化示范项目”验收评审会在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举行。经过现场展示、结题汇报、专家提问和闭门审议环节,项目最终通过专家评审,顺利通过验收。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上海市政府、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等领导出席会议并参与评审验收工作。
标准化是指在经济、技术、科学和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的事务和概念,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共同使用且重复使用的标准,以达到统一并获得最佳秩序和效益。
记者从中国商飞了解到,本次大型客机国家重大专项标准化示范项目于年启动,同年年底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复立项,在其指导下,中国商飞公司带领下属各大中心并联合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以C大型客机研制为平台共同实施推进。
通过该项目,中国商飞公司在开拓重大专项标准化示范项目新路子、构建新型标准体系、建立完善的标准化管理平台和培养业务水平过硬的标准化骨干队伍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据了解,中国商飞公司收集分析了21万余条国内外标准资料,研究确定了余项大型客机采用的国内外先进标准,形成了项自主创新的高水平中国民机标准;紧密围绕型号研制和持续适航需求,构建了内容完善、技术先进、开放的涵盖14个专业模块的新型大型客机标准规范体系(项标准规范);通过成果转化,主导制定了项国家和行业标准;培养了多名标准化专业人才和训练有素的标准化管理人员队伍。同时,中国商飞公司在国际标准化工作方面,积极加入并参与国际自动机工程师协会(SAE)、国际航空航天质量协调组织(IAQG)、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ASTM)等国际标准化协会活动,参与了53份国际自动机工程师协会航空航天标准的制修订,连续四年联合国际自动机工程师协会举办航空技术论坛,争取了国外先进标准的制定话语权。
记者从中国商飞获悉,一系列标准化成果为中国商飞公司三大型号研制工作带来了多方面的成效。公司在C大型客机项目中运用“标准化+”理念实现了全三维设计、无纸设计制造,简化了研制过程,缩短了周期。同时,项目中构建了大型客机项目标准综合体,规范、支撑、保障了研制过程以及工作的顺利实施并推动了民用飞机标准规范系统(含标准规范余项)的建设,为ARJ21飞机改进改型、中俄联合远程宽体客机研制及其他民用飞机型号的系列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通过该示范项目引进的国外先进标准,支撑了国内16家机载系统设备供应商、38家材料供应商、64家标准件供应商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开展国产机载系统、原材料和标准件研制工作,提升了我国配套产业的技术水平,有效带动了我国航空工业产业链的发展和进步。
中国商飞副总经理,C大型客机总设计师吴光辉向记者表示,当前正值我国标准化工作改革与创新发展的关键时期,大型客机国家重大专项标准化示范项目的成功验收,对我国全面实施标准化战略、深入推进标准化改革、促进国家民机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意义重大。展望未来,“中国制造”战略的实施给中国航空业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要以此为契机创新突破,借力标准化,提升我国民用航空产品制造领域的国际竞争力,推动我国航空装备、技术、标准、服务走出去,使我国民用航空工业向更高层次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