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车“新四化”时代,有一个最关键的组件,被很多人比喻为“新四化”汽车的“眼睛”,它就是“激光雷达”。
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这是我国汽车发展的“新四化”。而在汽车“新四化”时代,有一个最关键的组件,被很多人比喻为“新四化”汽车的“眼睛”,它就是“激光雷达”。
激光雷达作为三维传感器,是车辆“大脑中枢”做出判断前期的基础数据来源之一,车辆大脑将数据转换为有用信息,再发出行为指令。以人们目前常常提到的自动驾驶技术为例,激光雷达便该技术成功落地前的最重要一环,可以说,它的存在和发展,决定着决定着自动驾驶行业,乃至我国汽车产业未来发展的水平。
最近的在激光雷达产业可谓是面临着一场不小的“风云”。国际上,激光雷达行业正在持续洗牌。全球激光雷达鼻祖、美国Velodyne公司以合并重组正在“绝地求生”,各大公司纷纷传出倒闭、裁员、亏损的消息。而放眼国内,得益于其产业链带动作用,以及市场的积极引导,我国激光雷达产业正逐渐加快形成规模,后来居上最终成为全球的产业主导者。
固态补盲激光雷是企业布局新方向
最近半个月,禾赛、速腾聚创、亮道智能相继公布了自己固态补盲激光雷达产品的新进展。例如速腾聚创推出的RS-LiDAR-E,视场角20°×90°,同时在90°的垂直视场角基础上,还保留了8°左右的视场角上扬;测距能力为30米
0%,最远测距20米,据称可以完整探测6车道外的切向来车,覆盖双向2车道十字路口场景。禾赛科技推出的FT20则呈现视场角00°x75°,在0%反射率标准下,最远可以测距30m,最大量程为00m,产品最小外露视窗尺寸仅为70mmx50mm。可以看出,除了和当前已经在量产车上广泛采用的前向激光雷达一样追求超大水平视场角,补盲雷达同时还要求具备超大垂直视场角——基本都在75°以上。何为固态补盲激光雷达?这是我国激光雷达领域企业的一个最新布局方向。通常来讲,车载激光雷达普遍为长距离雷达,位于车顶或者前保险杠,用于探测车辆前方障碍物,最远有效探测距离视雷达型号不同可以做到50m~m,水平视场角一般为20°、垂直25°,但车辆两侧信息的探测是缺失的。
而定位补盲的广角短距激光雷达,其探测距离虽然比主激光雷达要近,但能提供更广的垂直视场角度,对于补盲这件事来说,有着更强的针对性,其可以用于补充长距离激光雷达无法顾及的盲区。
而所谓纯固态,即内部无任何运动部件,激光发射与接收完全通过芯片完成,这样带来的好处是可以实现较高的稳定性、长使用寿命与低成本。
我国激光雷达产业迎来绝佳的机会
国内企业新产品相继发布问世,使得国内激光雷达行业更加受到资本市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