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小长假我哪都没去,放假三日在家里“修身养性”,在“小长假”结束,在朋友圈里看到别人“晒”出的旅游照片和视频,发现许多热门旅游景点是人山人海、人头攒动、摩肩接踵,整个景点是熙熙攘攘、人流如潮。坐在松软的沙发上看着这种场景,心里掠过一丝丝小得意,同时,也回想起自己当年旅游的各种场景,萌生了一个疑问,这些年的旅游热,究竟让我们收获了什么?
旅游的目的就是离开我们固有的生活环境,去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融入其中,与人文、历史、文化、乡俗等有个近距离的接触,拓宽我们的眼界,增加一些见闻,增长一些知识,同时在这个过程中释放一下工作和生活的压力,放松一下身心,让自己的心灵与大自然有次亲密的接触,使灵魂和天地有个共鸣,真正做到放松自我,调适自己,从中体验一种休闲、快乐和享受,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一种在精神上的释放,通过旅游去浮除躁,博闻多见,增加自己的阅历,丰富自己的知识,真正意义上的旅游是惬意的、闲适的、美妙的,旅游是有自身独特的魅力和吸引力的,它是一个享受过程、体验结果的行为模式。
而现在大多数的人却从不在意在旅游中体会感受这一切,全部的旅游收获就是“拍照、购物”,结果就是“我来过”,不管过程多么辛苦、多么劳累,终极目标就是“我去过”,不信,有照为证!这似乎成了许多人旅游的全部收获和体验。
曾经我也很喜欢旅游,到过许多地方,每次看到游客们大多跟着旅行团,在导游的小旗的舞动下,不辞千辛万苦,奔波于那些固定的线路间,每个人像流水线上匆匆“流”过的标准件一样,但是,不管怎么苦、怎么累、怎么紧张,拍照是绝对绝对不能少的事,这几乎是旅游的“天字一号”任务,最后,再买一大堆有用没用的当地旅游产品,好!某地旅游大功告成,整个过程导游更像个导演,指挥游客进行一种程式化的表演。
对于这部分游客来说,在旅游的过程中,对旅游的体验和心情根本不重要,只是要达到某种目的和需要。有次在海南旅游,嚯!在哪个“天涯海角”的礁石边全是人,看此情景,我们就顿时不想往跟前凑,几个人在旁边的浅海区打起了水仗,迎着轻柔的海风,打闹嬉戏,玩的别提多惬意和开心了。而在此期间看到很多游客似乎必须做的事就是往那块大礁石跟前涌,一定要拍上“天涯海角”那四个字,最后留一张全是人都不知给谁拍的照片,以证明我到过“天涯海角”。
有次去杭州旅行,到了西湖边一看,人山人海,人来人往,那苏堤、断桥上全是人流,乌泱乌泱的,而且人们似乎无心观景,随着人流不断前行,只是一个动作不管是断桥、花港观鱼还是三潭印月,到了所有的景点必须拍照,这是旅游吗?看此情景,我们马上决定改道,先去了西湖周边的山上,在山里的竹林小溪游玩,风光旖旎、幽静清雅,又去了产龙井的茶园,在心情得到休闲放松,领略自然风光的同时,还学到了不少关于茶的知识。等到西湖人潮散去之后,我们才悠闲自得的游遍了西湖,静静地感受西湖的韵味和西湖的美,知道了许多关于西湖美丽的传说和历史故事。
还有旅游收获或感受,对许多游客来说可以忽略不计。比方说到了故宫,没有人关心明清皇宫特点,皇室生活和文化,问及到故宫的感受,全部收获就是:哇!好大,好气派!去了兵马俑,根本不会关心秦朝的军阵什么样,不同的俑坑有何区别,不同级别人物服饰有何不同,雕塑有什么特点,最后失望的说一句“没意思,全是一堆破泥人”,尽管是泥人,也得留念,里面不让拍照!没关系,在俑坑展厅门口照相是必须的,说明我来过。到了重庆,人们都说渣滓洞、红岩村,我也去。去那里并不关心那段特殊的历史,从中受到教育启发、受到感染、受到震撼,不会认识到人有了坚定的信仰,人生会多么强大,结果就是那个地方我去过,不好玩。为什么不好玩还要去?因为很少有人在心里问过自己为什么要去旅行,只是因为没去过。
从这些现象不难看出,我们现在所谓的旅游,根本没有达到旅游的目的,体现旅游的意义,根本不在意感受旅游的乐趣,也没有从旅游中得到休闲放松,而且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认知现象就是:旅游真遭罪,比平时上班都累!他们旅游只是把一种形式的累转化成另外一种累,把一种形式上的压力转化成另一种压力,而且也没有达到拓宽视野、增长知识、放松身心的愿望,只是收获了一大堆“回来一看一阵,然后放一辈”的“海量”照片,一堆不实用的旅游产品,还有“我来过”、了却一个心愿的自我满足,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