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助力健康中国 http://pf.39.net/bdfyy/zjdy很多犹豫要不要买保险的人都会有一个共同的认知:保险理赔难。特别是如果你问头部几家大保险公司的经纪人,他们也会告诉你:小保险公司理赔难,保费便宜也不能买。事实果真如此么?坤鹏论保今天就和大家聊聊保险理赔“难”的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大众对保险理赔的误解理赔难度和保险公司大小无关保险公司才是弱势群体保险理赔指导一、大众对保险理赔的误解大众对保险公司理赔普遍存在一定的误解,保险人的误导。再加上国内保险发展时间也就三十来年,各种规范也是逐步形成的。确实经历过一段时间混乱的时候。久而久之就让大众对保险理赔的误解很深。1.保险公司会有意刁难这是绝大多数拒绝购买保险的人普遍观点。原因很简单,逻辑上也说得通:这样可以节省保险公司的成本。毕竟每笔赔偿都是保险公司的利润,少赔偿一笔也是好多万块钱。其实这真的是我们“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这种想法与“我们去银行取钱时,银行会故意刁难我们,不想付我们钱”有异曲同工之妙。事实上保险公司利润来源并不是靠刁难用户省下来那些保费。利差益、死差益、费差益是保险公司真正的利润来源。利差益:利差是保险公司最大的利润来源。所谓利差,是指保险公司利用客户投保的保费进行投资赚取的收益。保险公司是先收取用户的保费,当用户出险后再理赔,这中间会有一定的时间差,很可能这个时间差会是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而这期间,这些钱都在保险公司手里。保险公司会利用这些“无成本”的钱进行投资,赚取更多收益。哪怕一年收益率只有6%,在复利的情况下,12年可以翻一倍。更何况保险公司的年化收益率应该远不止6%吧?银行收取储户的钱还需要支付利息,保险公司收客户的钱可以完全免费使用,投资挣的钱都是自己的利润。巴菲特管这些提前收上来,但还不需要理赔的钱叫“保险备付金”。收取更多保险备付金,能挣到的利润才最可观。如果因为有意刁难用户造成恶劣影响,会严重影响用户数量,进而影响保险备付金规模。对保险公司来说,得不偿失。死差益:死差益是指实际死亡人数比预定死亡人数少时产生的利益。我们知道,保险的盈利实际是靠大数法则和概率。比如一款定期寿险,在推出产品的时候预计将会有2%的死亡赔偿率。如果实际情况只有1%,那保险公司就多挣了1%的死差益。如果多于2%呢?比如达到2.5%。那对保险公司而言就是死差损,因为死亡人数多而产生的损失。费差益:保险公司正常运营也是需要费用的,包括办公费、人员工资、提成、推广费之类。这些费用都是要分摊到保险产品中的。如果实际产生的费用少于预算费用,就会形成费差益。相应的,如果费用多于预算,就是费差损。2.保险公司有认识人能帮忙“朝廷有人好当官”这种思想已经深入到我们脑海中了。所以“保险公司有朋友能帮忙”这种说法也被很多人所接受。再小的保险公司都有好多个部门,互相之间可能入职三年都不认识。真想办点事儿,朋友未必真能帮上忙。实际上,理赔真的不需要找朋友帮忙。保险合同都是标准件,只要符合要求,理赔都非常快。可能有人不服气,觉得确实有个经纪人帮助会理赔的快,甚至还能举出身边的具体案例。实际上经纪人的作用是他比你更熟悉一些流程和标准,所以准备资料会快一些。打官司要请律师,因为律师比我们更懂法律,所以赢的概率大。但保险理赔并没有打官司那么复杂。有个熟悉的人帮你准备、整理资料当然更好。没有我们自己也能整理。但帮忙的价值也仅限于此了。如果你不符合理赔要求,任谁也帮不了你。二、理赔难度和保险公司大小无关这个说法是很多大保险公司经纪人经常说的,也确实成功说服了很多用户。但实际上,理赔难度与保险公司大小真心没太大关系。并不是说公司越大,理赔越容易;公司越小,理赔越难。在这里坤鹏论保再强调一遍:保险公司不是靠“拒赔”赚钱。银保监会公布过理赔数据的,我们可以看一下。上表中“理赔金额”对应的是整体销售额,不能单纯比较金额大小。通过理赔时效和获赔率两项可以看出,各家保险公司无论规模大小,并没有呈现出特别明显的差异,平均获赔率都在97%以上。甚至像“北京人寿”这种大多数人都没听过的保险公司,理赔率更是达到%。大家印象中的理赔难,是因为正常赔付的人不会站出来说,少数拒赔的人才会站出来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事情往往都是这么被以讹传讹。如果非要将公司规模大小做一个比较,坤鹏论保认为下面几组数据大家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