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5月3日讯(记者龚萍 通讯员刘慧)上月底,位于新洲区的航科物流阳逻产业园里,距离港口码头几百米的木材厂房内,八台生产线正在忙碌地加工木方。圆柱形的原木通过自动化设备切掉边角余料变成一根根标准件,工人码放整齐,叉车送到指定位置,等待运往武汉的工地。
中交二航局阳逻港码头建有吨桅杆式起重机。记者李永刚摄
长江日报记者采访了解到,航科物流阳逻产业园积极探索产业经济新模式,在港口装卸量快速增长的同时实现两家外地建筑上下游企业“产业导入”,纷纷将公司主业务搬到武汉,港口产业园成为产业经济活跃的“一线”。
百米之外的港口,运输原木的大型货轮靠在岸边,吊机抓斗一次性能“抓”起七八根木头运到岸边,装卸车几分钟就运到货场。
从码头转运来的原木在产业园内的木材加工厂外堆成了小山。记者李永刚摄
木业公司负责人刘武堤表示:“我们正是看中港口物流优势,才将企业‘安家’在物流园,节省物流、装卸成本和时间。”
原木正在被加工成木材。记者李永刚摄
记者采访了解到,刘武堤之前在江西做木材生意,随着业务范围扩大,逐步开拓武汉市场,长途运输成本高、环节多,企业考虑直接“搬”到本地。由于大量原木依靠进口,靠近港口是厂址的最佳选择。
工人在直径达3.4米的钢护筒内处理钢板接缝。记者李永刚摄
木材厂的“邻居”是一家钢卷加工厂,生产车间也在产业园内。
直径约3.4米的“巨型”钢护筒焊接加工接近尾声,正在等待运往港口码头,走水路前往长江中下游一座长江大桥工地。
“大规格钢护筒运输复杂,以前在湖北省内的厂区加工完成,要通过大型物流车中转运到港口码头,再转水上物流去往目的地。”钢护筒生产企业湖北黄泽实业生产经理姚聪说。
工人正在焊接直径达3.4米的钢护筒,将用于长江上的大桥建设工地。记者李永刚摄
现在生产车间搬到武汉港囗附近的物流园里,从加工车间到港口不过几百米左右,园区有配套车辆、吊机,无需单独租赁。港口吊机起重量最大可达吨,再大尺寸的钢护筒都能“轻松”吊装,比小码头更符合企业需求。此外,钢护筒主要用于跨江桥梁、码头、港口等建设,水上物流是运输环节最重要的一环。
“初步估算,在武汉的产业园内加工钢护筒,每吨可节约成本70多元。”为此,这家来自浠水的钢卷加工企业,去年底将业务全面“搬到”园区,今年初开始投产。
航科物流产业园事业部经理庞利宝介绍,三泰斗木业当时有意进军武汉,园区主动对接,对方考察后“一拍即合”。园区专门为其“定制”厂房,提供优惠装卸费用,将木方整体成本降低约4%。去年企业注册落户武汉,实现“产业导入”。
庞利宝介绍,近年来园区通过业务分析,将产业导入作为方向,瞄向航科物流产业关联紧密的建筑产业链企业。不仅提升园区整体利用率,双方还共同拓展建筑业市场,如湖北黄泽实业就产生万元螺旋管订单,将产业导入的“效益最大化”。“这两家企业入驻后,今年又有几家同行专程上门考察,将入驻武汉园区列为计划。”
航科物流负责人杨拯表示,产业园最初主要服务在汉央企中交二航局旗下的产业物流配套,承接对外业务不多。近几年,企业改革激发活力,通过产业导入的方式加大园区的周转效率,提升效益十分明显,港口的年装卸量去年突破百万吨,今年将冲刺业绩翻番。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